2013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简答(二十四)
231、主情浪漫与经世致用思潮交融在《聊斋》中的表现。
二者看起来似乎是矛盾对立的,然而蒲松龄在自己切身的生活体验中却将二者的真谛交融并汇后达到了对二者的超越,进入了魏晋文人倡导的“有情而不为情所累”的逍遥状态。如《娇娜》实际上是将明代人那种较为飘渺而泛泛的主情超越淡化为建立在患难与共具有实效的友情。友情的浪漫和实用的利益就这样取得了沟通和升华。
232、《聊斋志异》的感伤氛围。
全书总体的风格和氛围主调上看,那些阴森森的鬼蜮世界和令人捉摸不透的妖狐精魅所构成的作品主旋律,显然是与清代总体文化思潮中感伤情调极为吻合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些感伤故事的背后,作者还有意无意地将造成清代政治黑暗相关的事件编织到故事背景当中。如《张鸿渐》中主人公张鸿渐因为与于七案有关的朋友鸣冤,反而被诬陷而出逃,回乡后仍遇到各种迫害,不得不四处躲藏,这个故事是要告诉人们,现实的阳间显然不如阴间那样安全平稳。透过故事表层对清初社会政治的失望和难言的感伤情怀,已经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于生命永恒遗憾的颤栗和无奈。
233、《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儒林外史》的结构较为独特。①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衬,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这是追求表面松散而内中见骨的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散点透视原则。即“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将松散的情节和人物全部统摄于八股制艺摧残人的心灵和人格这个主旋律上,达到了结构方式和内容表达的完美统一。②为达此目的,作者对全书的结构作了精心的设计与安排。首回“楔子”和末回“幽榜”相呼应,对全书的要旨和是非提出设想与总结,是全书的题旨所在。中间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与首尾遥相呼应,完美实现了用松散的结构表达八股制艺扭曲士人人格题旨的艺术理想。
233、《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①《儒林外史》是清代讽刺小说的抗鼎之作。它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悲剧意蕴。②作品中通过周进、范进二人由可笑到可悲的感受过程,使人们感觉到吴敬梓给可笑注入了辛酸,给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他的讽刺人物的喜剧行动背后几乎都隐藏着内在的悲剧性内涵。即吴敬梓是透过喜剧性的形象,直接剖析到八股制艺扭曲文人人格的悲剧性本质。③在以喜写悲这个主导倾向的规定下,作者或以对比手法展示人物前后行为的矛盾,给以辛辣讽刺;或以白描手法精心刻画人物行动,借以暴露其可笑可鄙的内心世界;或借用人物自己言行间的矛盾,讽刺一些人口是心非的劣迹等。总之全书竭尽讽刺之能事,将中国讽刺小说推向了巅峰。
235、清代戏剧声腔剧种的演变
答:(1)清代戏剧的声腔剧种基本是承续明代而来,其中传统的雅部声腔逐渐申盛而衰,而代表各地方剧种的花部诸声腔却日益兴旺.明代中后期兴起的昆剧,到明末清初达到了成熟阶段,而且流传到各大城市和许多省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剧种。(2)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前期,昆剧趋于衰落,逐渐分化为苏昆(南昆)、武林昆曲、永嘉昆曲、高昆(北昆)等,并加入到许多地方戏中去.由明代弋阳腔演变而来的高腔到清代也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一些重要的地方戏,如广东的潮州高腔,湖南的长沙高腔、四川的高腔等。 (3)与此同时,梆子、皮黄等新的声腔和剧种蓬勃兴起.它们盛行于南至广东、福建,北至山西、陕西的广大地区,而且涌进丁北京、扬州等城市,地方戏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成长,标志我国戏剧艺术进入一个新时期。
最新资讯
- 考前必背!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高频考点2024-10-19
- 自考报考策略:科学搭配科目,加速毕业进程2024-07-20
- 2025年考研考生五一假期,英语科目应该如何复习?2024-05-03
- 备考指南!2024年4月自学考试考前要做哪些准备?2024-03-31
- 考前备考冲刺!自考如何一次就过?2024-03-30
- 考点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2024-03-25
- 备考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考点汇总2024-03-25
- 自考可以从哪些维度进行备考?2024-02-17
- @自考生,这里有备考技巧2024-02-17
-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方法!建议收藏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