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公共关系》基础知识第五章第六节
第六节 流行、流言及舆论
在公共场合下流行、流言、舆论是大众心理现象的三种表现形式。
一、流行
1.流行,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了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
2.流行包括三方面的涵义:
<1>流行是人们对某种生活方式的随从和追求;
<2>流行是由相当多的人去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
<3>流行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
3.流行根据表现的热情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时髦与时狂。
4.流行具有新奇性(是所有流行项目的最显著的特征)、时效性、周期性、两极性的特点。
5.按照革新性为标准人们可以分为:
<1>先驱者,占总人数的2.5%;
<2>早期采用者,指能够成功的预见新事物的发展趋势,果断采用新地构想的人,占总人数的13.5%;
<3>前期追随者,占总人数的34%;
<4>后期追随者,占总人数的34%;
<5>落伍者,占总人数的16%。
6.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主要包括:<1>从众与模仿;<2>求新欲望;<3>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
7.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包括在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差异,影响着追求流行的敏感程度的不同。
二、流言
(一)流言的定义及其类型分析
1.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2.流言的类型有:
<1>愿望流言,是凭常识就能推测到这些流言将被有目的地、故意地传播给宣传对象。
<2>恐怖流言,常见于社会紧张时期,以及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明显的恐怖和悲观绝望的时候。
<3>攻击流言,通常起于群体之间的矛盾,其作用在于制造分裂。
3.流言对个人心理、行为的影响,是作为一种社会情境对个人直接的刺激消极作用。
4.流言内容变化的新特点,流言内容的变化经过:
<1>一般化,即使流言越传越变得简略扼要,流失了许多信息,越到后来越使人感到一般化。
<2>强调,是指突出流言的某些具体细节。
<3>同化,是指流言的接受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及态度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
(二)流言的制止方法
1.建立流言研究机构,美国流言研究者纳普总结出对付流言的方法:
<1>提高新闻媒介的可信度,让人们通过新闻媒介及时了解准确的情报。
<2>使人们对领袖人物具有信任感。
<3>要尽可能多而快地传达可信的情报。
<4>马上掌握可信的情报并作出权威的解释,迅速否定虚报。
<5>防止人们的生活情境过于寂寞和单调。
<6>慎重开展宣传活动,以便揭露流言的有害影响及制造传播流言的人的不良动机。
<7>及时制止各类流言的方法,政府应该稳定人心,恢复、保持国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并尽快的将正确的情报送达给每个人。
三、舆论
(一)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之间信息沟通后一种共鸣。主要包括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冲突、社会运动四种形态
(二)舆论具有的特征:
1.舆论作为公众的意见,当然是为多数人赞成和支持的。
2.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的问题。
3.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
4.舆论是有效的。
5.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意见,若是政府的意见,那就以政府的公告、宣言、政策等形式出现。
(三)舆论的结构包括:
1.舆论对象,是指与人们的现实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大家共同兴趣,需要公众认真对待的社会事件。舆论对象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功利性(对社会有重要意义)和新异性(对人们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和吸引力)。
2.舆论的主体,具有的以下特点:<1>有共同话题;<2>参与议论过程;<3>自发性与松散性;<4>有一定的层序性。
3.意见,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意志成分。
4.舆论的具有哪些作用?
<1>舆论的制约与监督作用;
<2>舆论的鼓动作用;
<3>舆论的指导作用。
5.舆论的形态:包括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历史性,形成的舆论过程过程更长,规模更大)、社会冲突、社会运动。
最新资讯
- 考前必背!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高频考点2024-10-19
- 自考报考策略:科学搭配科目,加速毕业进程2024-07-20
- 2025年考研考生五一假期,英语科目应该如何复习?2024-05-03
- 备考指南!2024年4月自学考试考前要做哪些准备?2024-03-31
- 考前备考冲刺!自考如何一次就过?2024-03-30
- 考点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2024-03-25
- 备考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考点汇总2024-03-25
- 自考可以从哪些维度进行备考?2024-02-17
- @自考生,这里有备考技巧2024-02-17
-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方法!建议收藏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