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学考试“医学心理学”串讲资料(1)
第一章 绪论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旧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技术运用与医学临床实践,解决医学领域特别是精神疾病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主要是在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防治领域中起作用。在理论上,它与普通心理学在一起,从正、反两个方面更全面地说明人的整个心理现象。
健康心理学也可以说是心理学和行为医学在公共卫生学和预防医学中具体应用的必然结果。它着重研究在促进和保持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鉴定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病因学和诊断学问题以及改进医学制度和制定保健政策等有关的问题。
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情绪、人格特征、行为习惯、动机冲突、谚语暗示。
行为:指机体外观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
习惯:指无需经过特殊训练,只是由于经常重复而形成的对于实现某种自动化的需要或倾向。
不良行为习惯:指那些能损害人体健康的需要或倾向,如不良饮食行为、不良性行为、吸烟行为、药物滥用和酗酒以及赌博行为等。
"医源性疾病"是一些医护人员出言不慎而给病人不良暗示造成的;某些精神官能症如神经衰弱和癔病往往是由理暗示造成或加重的。
简答:医学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医学心理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以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为其研究对象的。其任务有:
1.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起作用的规律。
2.为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而提供全面、合理、有效的理论方法和措施。
简答: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P15
论述:情绪对人体的影响P16
简答:人格特征对人体的影响P17
简答:言语暗示对人体的影响P19
第二章 心理应激
调查统计,二战前,死亡原因主要是传染病,二战后,主因转变为与精神因素(或说心理应激)有关的心脑血管病、癌症、意外事故等。
心理应激,又可称为心理压力、紧张状态、紧张刺激等。
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
应激对人的利弊:P30-31
应激源是机体内、外环境向有机体提出的适应或应付的要求,并可能导致应激反应的紧张性刺激物。
刺激源包括: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文化性应激源及其它应激源
生物性应激源: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
心理性应激源: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以及预期的或回忆性的紧张状态。
社会文化因素是造成人的应激状态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应激源。尤其是急剧的社会文化的大变动,如战争、"文革"带来的应激作用是普遍而严重的。
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一年中的变动单位总和在150以下,在来年可健康;总和150-300,有50%的来年可能生病;超过300的,70%来年可能生病。
应激状态产生必定有应激源,但有了应激源不一定必然产生应激状态。
对应激的情绪反应有:焦虑、抑郁、愤怒反应。
[Nextpage]
对应激的行为动作反应包括攻击性行为、抑郁或逃避性行为等。攻击性行为是在应激状态下人们较常采取的一种与愤怒情绪相关的行为反应方式。攻击可直接指向造成应激状态的人或事物,称为直接攻击,方式可为嘲笑、漫骂、打人甚至杀人。攻击性行为也可采用间接方式,当攻击目标过强大时、惹不起或不能攻击时,就把攻击转向较弱的对象,所谓找"替罪羊"。
对应激的心理防卫反应,是人处于应激状态下,其内在心理活动具有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平衡的适应性反应。(例如:"酸葡萄"故事)
适应性疾病(或应激状态病):指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各种反应本来是要防止身心受损,是一种防御性机制。但如果防御反应不适当,特别是过度的反应,往往又会危及到人的生理生化和心理机能,甚至造成一系列与应激状态有明显关系的疾病。(随时代发展而增多,有人称其"现代文明病")
应激状态及由此引发的不良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已构成当今威胁人类心身健康,造成疾病和死亡最严重、最可怕的因素。是现代人类真正的瘟疫。
精神症是由于精神因素(心理应激状态)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神经症:神经衰弱、癔病、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
机体的免疫功能有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督3个功能,在应激状态下,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应激状态的减少与消除:
1.较少应激源
2.增强主体对应激源的抵抗能力。
1)培养良好的个性2)加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
3)提高实际应付能力4)获取社会支持5)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运用
3.药物应用及心理治疗
简答:生物性应激源P33
简答:心理性应激源P33-34
论述:应激状态形成的条件
1.与应激本身有关的因素
1)应激事件本身的强度。应激事件的强度与事件信息量大小有关。
2)应激事件作用事件长短。应激事件本身的强度虽然小,如果持续作用时间长,由于积累的作用,也可能造成应激状态。
3)事件发生的方式。事件发生的方式不同,在影响强度上也会不同。突如其来、预料之外的外界因素,刺激效应最大;反复出现,实先已经预料到,做好了精神准备或自己能应付的外界刺激,应激较小。
2.与主体有关的因素
1)身体素质和精神类型。对于强而不均衡型的人,在应激事件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心理的不平衡和强烈的情绪反应,较易受到应激事件的影响。弱型的人由于精神系统的机能较弱而情绪体验特别深刻和敏感,也容易受到应激事件的影响产生心理应激状态。
2)人格、气质特点3)兴趣爱好、理想志向的特点。
4)道德、信仰、价值观的不同。
5)人的生活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
论述:对应激的生理反应P44-45
最新资讯
- 考前必背!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高频考点2024-10-19
- 自考报考策略:科学搭配科目,加速毕业进程2024-07-20
- 2025年考研考生五一假期,英语科目应该如何复习?2024-05-03
- 备考指南!2024年4月自学考试考前要做哪些准备?2024-03-31
- 考前备考冲刺!自考如何一次就过?2024-03-30
- 考点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2024-03-25
- 备考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考点汇总2024-03-25
- 自考可以从哪些维度进行备考?2024-02-17
- @自考生,这里有备考技巧2024-02-17
-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方法!建议收藏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