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复习资料2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
收藏
自学考试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1.4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1.4.1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
1.职能结构
职能结构是一种按现存管理职能部门和结构来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一种应用得最早又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
2.管理阶段结构
阶段结构是一种按照管理的阶段或生产制造的不同进程而设置子系统的结构形式,如在制造型企业中按计划、统计、监控、分析和调节等管理过程设置子系统。
3.层次(纵向综合)结构
这种结构先将整个系统划分若干管理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上建立若干功能子系统。
(l) 高级(公司级)信息管理的任务是辅助管理者制定企业的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确定和调整企业目标,编制长期计划、对日常统计分析和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向上级或股东提供业绩报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经常性的分析和预测,协调企业所有分支机构的工作。
(2) 中级(各职能部门) 信息管理的任务是辅助管理者根据企业目标和长期计划制定中期产、供、销活动的计划,分析、评价、预测当前活动及其发展趋势,检查和修改计划与预算,向高级管理者提供关于生产状况和活动的信息。
(3) 基层业务信息管理的任务是辅助管理者合理安排各项活动的作业计划的执行。根据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节、控制,进行作业统计、监督和分析,向中、高层信息管理子系统输出作业统计信息。
4.全面综合结构
全面综合结构是一种将横向职能结构和层次结构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形式。
1.4.2 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1.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II) 系统
COPICS(Communication Oriented Production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是美国 IBM公司开发的适用于各类制造业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12个子系统组成,它们是:
(1) 技术和生产数据管理子系统。
(2) 订货服务子系统。
(3) 预测子系统。
(4) 主生产计划子系统。
(5) 物料需求计划子系统。
(6) 作业计划子系统。
(7) 开发工作令子系统。
(8) 工厂监控子系统。
(9) 工厂维护子系统。
(10) 采购及进货子系统。
(11) 库房管理子系统。
(12) 成本计划及管理子系统。
2.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
根据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要,描绘出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ERP应用系统与MRP且相比主要特点是:
(l) 实现面向供应链的信息集成。
(2) 采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在ERP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流程整合在一起.
(3) 结合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在ERP系统实施时,引入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工作流程变得更加规范。
3.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从纵向角度来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分别面向企业三个不同管理层,面临决策类型及信息需求特征和属性均有差别的战略信息子系统、管理战术信息子系统和业务信息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
(1)战略信息子系统负责向最高经营管理者提供有助于他们制定企业中、长期战略的信息。
(2)管理战术信息子系统是向企业中级管理者提供信息、辅助他们正确地为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筹措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施商品经营活动控制和制定资源分配等战术决策的子系统。
(3)业务信息子系统是辅助企业管理者完成具体经营业务活动短期计划、考核业务活动绩效与实施商品购销存业务监督控制的子系统。
1.5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
1.5.1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目前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
1.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在现代化工业企业中,产品设计、生产控制、监测、处理环节都采用信息技术。在服务行业中,如商业企业应用的电子收款机(POS)和银行系统的自动取款机(ATM)、信用卡、智能信用卡等也属于此范畴。
2.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
企业采用信息技术对管理信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使企业管理科学化和最佳化,如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老师系统、经理信息系统等,都属于此范围。
以上两个方面的结合,组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e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 。
3.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
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net)、因特网(Internet) 等,使企业商务运作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更快、更准确地传递信息,改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目的。
1.5.2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
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是就是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得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经营绩效指标有巨大的提高。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快捷、可靠地满足顾客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越企业界限的集成管理模式,将整个供应链看做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3.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是指具有企业功能,但在企业体内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实体组织的企业。企业组织的虚拟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企业内部的虚拟化;二是企业组织之间的虚拟化。
企业内部的虚拟化是指将企业一些传统的运作方式改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运作,以实现企业组织的虚拟化,如网上证券交易。它具有交易功能,而这种交易完全是无形的。
1.5.3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 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即交易各方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递、存储、统计,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纸介质信息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
l.电子商务的功能
电子商务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网上广告宣传。
(2) 网上咨询和贸易洽谈。
(3) 网上产品订购。
(4) 网上货币支付和电子银行。
(5) 服务传递。
(6) 意见征询。
(7) 交易活动管理。
2.电子商务的分类
电子商务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其服务对象的范围,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C模式)。即通过Internet为消费者提供网上商店,实现网上购物、网上服务与网上支付。
(2)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B模式) 。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Internet或专用网进行商务谈判、订货、签约、接受发票、付款、索赔、商品发运管理和运输跟踪等活动。它是电子商务模式中最需要关注的、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模式。
3) 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指企业内部不同子公司或不同单位之间通过企业内部网(Intranet) 进行的商务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企业内信息共享,使企业内信息的获取快捷、方便;更好地协调世界范围内的各项活动和整体运作。
3.电子商务的特点
与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相比较,电子商务具有以下特点:
(1) 提供全球性商务服务。电子商务的开展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是面对全球性统一的电子虚拟市场。
(2) 高效、快捷。通过高度可视化方式展示商品,高效完成销售的各环节,缩短销售周期;能减少交易过程中的费用,降低交易成本。
(3)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获得关于客户需求商品的具体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客户开展促销活动,将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需求的潜在客户联系在一起,保持企业对客户群体的跟踪能力。
(4) 提高服务质量。电子商务系统可以提供有关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大量信息,咨询和服务时间不受传统商务活动时间的限制;可以利用方便灵活的电子邮件来确认订货、回答问题和解决顾客投诉。
第二章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2.l 计算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平台(环境)。
2.1.1 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Computer):一种用于计算的机器。计算机既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计算机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可以把数据(原始数据、中间结果、最终结果)和程序都存储起来。计算机就是按照程序的要求自动对数据进行各种计算处理的。
2.计算机的分类
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计算机可以分为六大类。
(1) 巨型机(Supercomputer)。价格昂贵、功能强大、计算速度在每秒千亿次以上的计算机叫做巨型机或超级计算机。
(2) 小巨型机(Minisupercomputer)。这是一种价格相对便宜的小规模巨型机,也叫桌上型超级计算机。
(3) 大型机、中型机(Mainframe)。这种计算机的计算速度为每秒几亿次至几百亿次。它一般是作为大型计算中心的主机。
(4) 小型机(Minicomputer)。其计算速度为每秒几千万次至几亿次。它一般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使用。
(5) 个人机(Personal Computer)。也叫微型计算机或 PC计算机。这是一种面向个人使用的计算机。
(6) 工作站(Workstation)。这是介于高档微机和小型机之间的机型。它一般都配备有大屏幕显示器、大容量存储器,而且速度快,通信功能强,主要用于图像处理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领域。
3.计算机硬件系统
(1) 基本结构。目前计算机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五个基本部分构成的。
微型计算机系统中,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做在一起,叫做中央处理器(CPU) ,各部分之间采用总线方式连接。
(2) 基本组成。
①中央处理器。CPU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和一些寄存器组成。运算器主要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则规定了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顺序,并根据指令的具体含义,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地工作。寄存器可以暂存指令和数据。
②存储器。微型计算机中的存储器按用途和特性可以分为三类。
4.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程序、程序所使用的数据以及有关的文档资料的集合。软件的作用在于确定计算机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使用界面。
(1)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根据计算机软件的总体结构和表现形式,软件一般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系统软件:直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外部设备的软件。它们与具体应用无关,只是在系统一级提供服务。操作系统就是典型的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中还包括语言处理程序和作为软件研制开发工具的编辑程序、调试程序、装配和链接程序、测试程序以及为适应事务处理的需要而设置的数据库管理程序等。
应用软件:直接完成某种具体应用的软件。如工资管理程序、管理信息系图形软件、文字处理软件、财会软件、计划报表软件、辅助设计软件等。
(2) 软件、硬件系统的关系。
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它们互相支持、互相协调实现计算机的计算与数据处理任务。
(3)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用来书写计算机可以执行的程序的。常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有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等。最新出现的是面向对象的语言4GL。
(4)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服务的软件。用户不能直接操纵计算机硬件,而是通过操作系统来使用计算机。
5.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
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指标:
(l) 字长:指计算机能一次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它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技术性能指标。首先,字长决定着计算机运算的精度,字越长则计算机的运算精度越高。其次,字长决定了指令直接寻址的能力,字越长则存放数据的存储单元数越多,寻找地址的能力就越强。
(2) 运算速度:用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指令来表示,单位一般用MIPS(百万条指令/秒) 。为了统一标准,现在用各种指令的平均执行时间及相对应的指令运行比例来综合计算。
(3) 内存容量:内存储器中能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计算机内存容量越大,程序运行速度越快,可运行的程序也越多。
(4) 主频:指计算机CPU的时钟频率。主频的单位一般用兆赫兹(MHZ)来表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5) 存取周期:存储器完成一次读(取) 或写(存) 信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存储器的存取(或访问) 时间,而连续两次读或写所需的最短时间,称存储器的存取周期(或存储周期) 。存储器的存取周期越短,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就越快。
(6) 总线宽度:总线是由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三组线构成的,每组线由若干根线组成。总线越宽,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越强。
2.1.2 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
1.基本概念
媒体: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一般分为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五类。
多媒体: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例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
早期的计算机只能处理文字信息,可以叫做单媒体计算机。种能够综合处理多种媒体的计算机就叫做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必须增加声音、图像等媒体的输入输出设备及软件。
2.多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
多媒体系统必须具备四个主要的特征:
(l) 集成性。可以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感觉媒体进行综合处理,达到各媒体的协调一致。
(2) 交互性。可以实现人机交流,便于对系统功能加以控制和干预。
(3) 实时性。能使人的感官感觉到交流是连续的、及时的。
(4) 数字化。系统处理的都是数字信息,而不是模拟信息。
2.2 通信及网络系统
2.2.1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1.数据通信模型
通信的基本功能就是实现两个实体之间的数据交换。
其中“信息源”是产生要发送数据的设备;
“发送器” 可以对发送信号进行编码或转换,产生能够传输的光、电信号;
“接收器”将收到的信号转换成目的站设备可以处理的信号;
“接收端”是信号传送的目的地设备;
“传输系统” 是连接信息源与接收端之间的复杂线路网络。连接信息源与接收端的物理和逻辑设备称为信道。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物理表示形式。信号电平连续变化才叫做模拟信号,以脉冲形式变化的叫做数字信号。传送模拟信号的是模拟信道,传送数字信号的是数字信道。
通信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下:
(1) 信号接口:产生或接收符合通信协议的信号。
(2) 路由和寻址:为发出信号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径。
(3) 呼叫和应答:信号发送前先呼叫,接收方应答后建立通信链路,这个过程叫握手。
(4) 可靠传输:采用各种措施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2.数据通信的带宽
(1) 两种通信系统,即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传递的信号为模拟信号,在时间和幅度取值上都是连续的。
数字通信系统:传递的信号为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在幅度取值上是经过量化的。
(2) 模拟通信的带宽。信号的带宽就是频带的宽度,其单位是赫兹(HZ) 。
传输介质或通信设备的带宽是指其允许通过的频率范围。
(3) 数字通信的带宽。它反映通信速度的快慢及信道容量的大小。数字通信中的带宽是指信号的传输速率,或叫位率、比特率,其单位是b/s或bps(每秒位数) 。
3.常用传输介质
(1) 双绞线,
(2) 同轴电缆,
(3) 光缆。
(4) 无线通信。
(5) 微波通信。频率在100MHZ-10GHZ的电磁波信号叫做微波信号,其波长为3cm-3m。由于微波频率高,因此频带较宽;方向性好,适合进行点对点的通信。成本比电缆和光缆都低,适合卫星通信和城市之间通信。但是微波信号没有绕射功能,只能进行可视传播,而且它的传输误码率也比较高。
4.数据传输
(1) 基带传输。使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终端设备将数字信号转变成脉冲电信号时,这种原始矩形脉冲信号固有的频带叫做基本频带,简称为基带。在信道中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叫做基带传输。基带传输是一种最基本的数据传输方式。
(2) 频带传输。利用模拟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频带传输。在这样的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必须先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在接收方还必须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相应的设备才能识别。
在频带传输过程中实现信号相互转换的设备是调制解调器。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叫做调制;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叫做解调。
5.调制与解调
调制:把需要传送的信号加载到另一种信号上,以便容易在给定的介质中传送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另一种信号叫做传送信号的载波。
解调:信号传送到接收站以后,再把载波上加载的信号卸载下来的过程。
6.多路复用技术
传输信号要求的带宽与传输介质允许通过的带宽是不一样的,为了节省开销,应当充分利用传输介质的带宽。在一条介质上同时传送多于一路以上信号的传输方式,叫做该介质的多路复用。
7.数据交换技术
(1) 专线连接。最简单的数据通信形式,是在两个站点之间直接用线路连接起来进行数据的交换。因为是专用线路连接两个站点,所以不会发生线路拥堵问题。但是如果两个站点的距离较远,或者需要进行多站点之间的通信,直接的线路连接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解决专线连接占用线路太多的办法,是设置交换机。
(2) 电路交换。实际的电路交换是由交换机负责在两个通信站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专用线路。这种由多台交换机和它们的站点构成的网络叫做交换网络。各通信站点与各自的交换机是专线连接,各交换机之间也是专线连接。
(3) 存储转发交换。也叫做包交换,存储转发交换的原理是:把待传送的数据先存储在结点机中,等到信道空闲时再根据优先级别顺序发送出去。只要存储时间足够长,就能够将信道的空闲与忙碌状态均匀化,从而压缩信道和转接设备的容量。这种交换方式不适合实时交换的信息传输,但是对于数据通信却是非常合适的。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可以分为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两类。
① 报文交换。不论传送数据的长度是多少,都把它作为一个逻辑单元,加上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规定格式打成一个包发送。这个数据包就叫做报文,这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就叫做报文交换。
② 报文分组交换。将一个长的报文分解为多个短小(一般不超过1000字节) 的组,叫做报文分组。
1.4.1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
1.职能结构
职能结构是一种按现存管理职能部门和结构来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一种应用得最早又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
2.管理阶段结构
阶段结构是一种按照管理的阶段或生产制造的不同进程而设置子系统的结构形式,如在制造型企业中按计划、统计、监控、分析和调节等管理过程设置子系统。
3.层次(纵向综合)结构
这种结构先将整个系统划分若干管理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上建立若干功能子系统。
(l) 高级(公司级)信息管理的任务是辅助管理者制定企业的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确定和调整企业目标,编制长期计划、对日常统计分析和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向上级或股东提供业绩报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经常性的分析和预测,协调企业所有分支机构的工作。
(2) 中级(各职能部门) 信息管理的任务是辅助管理者根据企业目标和长期计划制定中期产、供、销活动的计划,分析、评价、预测当前活动及其发展趋势,检查和修改计划与预算,向高级管理者提供关于生产状况和活动的信息。
(3) 基层业务信息管理的任务是辅助管理者合理安排各项活动的作业计划的执行。根据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节、控制,进行作业统计、监督和分析,向中、高层信息管理子系统输出作业统计信息。
4.全面综合结构
全面综合结构是一种将横向职能结构和层次结构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形式。
1.4.2 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1.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II) 系统
COPICS(Communication Oriented Production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是美国 IBM公司开发的适用于各类制造业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12个子系统组成,它们是:
(1) 技术和生产数据管理子系统。
(2) 订货服务子系统。
(3) 预测子系统。
(4) 主生产计划子系统。
(5) 物料需求计划子系统。
(6) 作业计划子系统。
(7) 开发工作令子系统。
(8) 工厂监控子系统。
(9) 工厂维护子系统。
(10) 采购及进货子系统。
(11) 库房管理子系统。
(12) 成本计划及管理子系统。
2.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
根据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要,描绘出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ERP应用系统与MRP且相比主要特点是:
(l) 实现面向供应链的信息集成。
(2) 采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在ERP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流程整合在一起.
(3) 结合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在ERP系统实施时,引入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工作流程变得更加规范。
3.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从纵向角度来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分别面向企业三个不同管理层,面临决策类型及信息需求特征和属性均有差别的战略信息子系统、管理战术信息子系统和业务信息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
(1)战略信息子系统负责向最高经营管理者提供有助于他们制定企业中、长期战略的信息。
(2)管理战术信息子系统是向企业中级管理者提供信息、辅助他们正确地为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筹措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施商品经营活动控制和制定资源分配等战术决策的子系统。
(3)业务信息子系统是辅助企业管理者完成具体经营业务活动短期计划、考核业务活动绩效与实施商品购销存业务监督控制的子系统。
1.5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
1.5.1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目前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
1.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在现代化工业企业中,产品设计、生产控制、监测、处理环节都采用信息技术。在服务行业中,如商业企业应用的电子收款机(POS)和银行系统的自动取款机(ATM)、信用卡、智能信用卡等也属于此范畴。
2.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
企业采用信息技术对管理信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使企业管理科学化和最佳化,如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老师系统、经理信息系统等,都属于此范围。
以上两个方面的结合,组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e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 。
3.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
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net)、因特网(Internet) 等,使企业商务运作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更快、更准确地传递信息,改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目的。
1.5.2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
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是就是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得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经营绩效指标有巨大的提高。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快捷、可靠地满足顾客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越企业界限的集成管理模式,将整个供应链看做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3.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是指具有企业功能,但在企业体内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实体组织的企业。企业组织的虚拟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企业内部的虚拟化;二是企业组织之间的虚拟化。
企业内部的虚拟化是指将企业一些传统的运作方式改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运作,以实现企业组织的虚拟化,如网上证券交易。它具有交易功能,而这种交易完全是无形的。
1.5.3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 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即交易各方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递、存储、统计,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纸介质信息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
l.电子商务的功能
电子商务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网上广告宣传。
(2) 网上咨询和贸易洽谈。
(3) 网上产品订购。
(4) 网上货币支付和电子银行。
(5) 服务传递。
(6) 意见征询。
(7) 交易活动管理。
2.电子商务的分类
电子商务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其服务对象的范围,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C模式)。即通过Internet为消费者提供网上商店,实现网上购物、网上服务与网上支付。
(2)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B模式) 。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Internet或专用网进行商务谈判、订货、签约、接受发票、付款、索赔、商品发运管理和运输跟踪等活动。它是电子商务模式中最需要关注的、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模式。
3) 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指企业内部不同子公司或不同单位之间通过企业内部网(Intranet) 进行的商务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企业内信息共享,使企业内信息的获取快捷、方便;更好地协调世界范围内的各项活动和整体运作。
3.电子商务的特点
与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相比较,电子商务具有以下特点:
(1) 提供全球性商务服务。电子商务的开展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是面对全球性统一的电子虚拟市场。
(2) 高效、快捷。通过高度可视化方式展示商品,高效完成销售的各环节,缩短销售周期;能减少交易过程中的费用,降低交易成本。
(3)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获得关于客户需求商品的具体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客户开展促销活动,将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需求的潜在客户联系在一起,保持企业对客户群体的跟踪能力。
(4) 提高服务质量。电子商务系统可以提供有关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大量信息,咨询和服务时间不受传统商务活动时间的限制;可以利用方便灵活的电子邮件来确认订货、回答问题和解决顾客投诉。
第二章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2.l 计算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平台(环境)。
2.1.1 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Computer):一种用于计算的机器。计算机既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计算机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可以把数据(原始数据、中间结果、最终结果)和程序都存储起来。计算机就是按照程序的要求自动对数据进行各种计算处理的。
2.计算机的分类
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计算机可以分为六大类。
(1) 巨型机(Supercomputer)。价格昂贵、功能强大、计算速度在每秒千亿次以上的计算机叫做巨型机或超级计算机。
(2) 小巨型机(Minisupercomputer)。这是一种价格相对便宜的小规模巨型机,也叫桌上型超级计算机。
(3) 大型机、中型机(Mainframe)。这种计算机的计算速度为每秒几亿次至几百亿次。它一般是作为大型计算中心的主机。
(4) 小型机(Minicomputer)。其计算速度为每秒几千万次至几亿次。它一般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使用。
(5) 个人机(Personal Computer)。也叫微型计算机或 PC计算机。这是一种面向个人使用的计算机。
(6) 工作站(Workstation)。这是介于高档微机和小型机之间的机型。它一般都配备有大屏幕显示器、大容量存储器,而且速度快,通信功能强,主要用于图像处理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领域。
3.计算机硬件系统
(1) 基本结构。目前计算机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五个基本部分构成的。
微型计算机系统中,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做在一起,叫做中央处理器(CPU) ,各部分之间采用总线方式连接。
(2) 基本组成。
①中央处理器。CPU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和一些寄存器组成。运算器主要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则规定了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顺序,并根据指令的具体含义,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地工作。寄存器可以暂存指令和数据。
②存储器。微型计算机中的存储器按用途和特性可以分为三类。
4.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程序、程序所使用的数据以及有关的文档资料的集合。软件的作用在于确定计算机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使用界面。
(1)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根据计算机软件的总体结构和表现形式,软件一般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系统软件:直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外部设备的软件。它们与具体应用无关,只是在系统一级提供服务。操作系统就是典型的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中还包括语言处理程序和作为软件研制开发工具的编辑程序、调试程序、装配和链接程序、测试程序以及为适应事务处理的需要而设置的数据库管理程序等。
应用软件:直接完成某种具体应用的软件。如工资管理程序、管理信息系图形软件、文字处理软件、财会软件、计划报表软件、辅助设计软件等。
(2) 软件、硬件系统的关系。
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它们互相支持、互相协调实现计算机的计算与数据处理任务。
(3)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用来书写计算机可以执行的程序的。常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有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等。最新出现的是面向对象的语言4GL。
(4)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服务的软件。用户不能直接操纵计算机硬件,而是通过操作系统来使用计算机。
5.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
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指标:
(l) 字长:指计算机能一次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它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技术性能指标。首先,字长决定着计算机运算的精度,字越长则计算机的运算精度越高。其次,字长决定了指令直接寻址的能力,字越长则存放数据的存储单元数越多,寻找地址的能力就越强。
(2) 运算速度:用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指令来表示,单位一般用MIPS(百万条指令/秒) 。为了统一标准,现在用各种指令的平均执行时间及相对应的指令运行比例来综合计算。
(3) 内存容量:内存储器中能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计算机内存容量越大,程序运行速度越快,可运行的程序也越多。
(4) 主频:指计算机CPU的时钟频率。主频的单位一般用兆赫兹(MHZ)来表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5) 存取周期:存储器完成一次读(取) 或写(存) 信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存储器的存取(或访问) 时间,而连续两次读或写所需的最短时间,称存储器的存取周期(或存储周期) 。存储器的存取周期越短,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就越快。
(6) 总线宽度:总线是由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三组线构成的,每组线由若干根线组成。总线越宽,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越强。
2.1.2 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
1.基本概念
媒体: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一般分为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五类。
多媒体: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例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
早期的计算机只能处理文字信息,可以叫做单媒体计算机。种能够综合处理多种媒体的计算机就叫做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必须增加声音、图像等媒体的输入输出设备及软件。
2.多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
多媒体系统必须具备四个主要的特征:
(l) 集成性。可以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感觉媒体进行综合处理,达到各媒体的协调一致。
(2) 交互性。可以实现人机交流,便于对系统功能加以控制和干预。
(3) 实时性。能使人的感官感觉到交流是连续的、及时的。
(4) 数字化。系统处理的都是数字信息,而不是模拟信息。
2.2 通信及网络系统
2.2.1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1.数据通信模型
通信的基本功能就是实现两个实体之间的数据交换。
其中“信息源”是产生要发送数据的设备;
“发送器” 可以对发送信号进行编码或转换,产生能够传输的光、电信号;
“接收器”将收到的信号转换成目的站设备可以处理的信号;
“接收端”是信号传送的目的地设备;
“传输系统” 是连接信息源与接收端之间的复杂线路网络。连接信息源与接收端的物理和逻辑设备称为信道。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物理表示形式。信号电平连续变化才叫做模拟信号,以脉冲形式变化的叫做数字信号。传送模拟信号的是模拟信道,传送数字信号的是数字信道。
通信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下:
(1) 信号接口:产生或接收符合通信协议的信号。
(2) 路由和寻址:为发出信号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径。
(3) 呼叫和应答:信号发送前先呼叫,接收方应答后建立通信链路,这个过程叫握手。
(4) 可靠传输:采用各种措施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2.数据通信的带宽
(1) 两种通信系统,即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传递的信号为模拟信号,在时间和幅度取值上都是连续的。
数字通信系统:传递的信号为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在幅度取值上是经过量化的。
(2) 模拟通信的带宽。信号的带宽就是频带的宽度,其单位是赫兹(HZ) 。
传输介质或通信设备的带宽是指其允许通过的频率范围。
(3) 数字通信的带宽。它反映通信速度的快慢及信道容量的大小。数字通信中的带宽是指信号的传输速率,或叫位率、比特率,其单位是b/s或bps(每秒位数) 。
3.常用传输介质
(1) 双绞线,
(2) 同轴电缆,
(3) 光缆。
(4) 无线通信。
(5) 微波通信。频率在100MHZ-10GHZ的电磁波信号叫做微波信号,其波长为3cm-3m。由于微波频率高,因此频带较宽;方向性好,适合进行点对点的通信。成本比电缆和光缆都低,适合卫星通信和城市之间通信。但是微波信号没有绕射功能,只能进行可视传播,而且它的传输误码率也比较高。
4.数据传输
(1) 基带传输。使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终端设备将数字信号转变成脉冲电信号时,这种原始矩形脉冲信号固有的频带叫做基本频带,简称为基带。在信道中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叫做基带传输。基带传输是一种最基本的数据传输方式。
(2) 频带传输。利用模拟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频带传输。在这样的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必须先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在接收方还必须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相应的设备才能识别。
在频带传输过程中实现信号相互转换的设备是调制解调器。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叫做调制;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叫做解调。
5.调制与解调
调制:把需要传送的信号加载到另一种信号上,以便容易在给定的介质中传送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另一种信号叫做传送信号的载波。
解调:信号传送到接收站以后,再把载波上加载的信号卸载下来的过程。
6.多路复用技术
传输信号要求的带宽与传输介质允许通过的带宽是不一样的,为了节省开销,应当充分利用传输介质的带宽。在一条介质上同时传送多于一路以上信号的传输方式,叫做该介质的多路复用。
7.数据交换技术
(1) 专线连接。最简单的数据通信形式,是在两个站点之间直接用线路连接起来进行数据的交换。因为是专用线路连接两个站点,所以不会发生线路拥堵问题。但是如果两个站点的距离较远,或者需要进行多站点之间的通信,直接的线路连接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解决专线连接占用线路太多的办法,是设置交换机。
(2) 电路交换。实际的电路交换是由交换机负责在两个通信站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专用线路。这种由多台交换机和它们的站点构成的网络叫做交换网络。各通信站点与各自的交换机是专线连接,各交换机之间也是专线连接。
(3) 存储转发交换。也叫做包交换,存储转发交换的原理是:把待传送的数据先存储在结点机中,等到信道空闲时再根据优先级别顺序发送出去。只要存储时间足够长,就能够将信道的空闲与忙碌状态均匀化,从而压缩信道和转接设备的容量。这种交换方式不适合实时交换的信息传输,但是对于数据通信却是非常合适的。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可以分为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两类。
① 报文交换。不论传送数据的长度是多少,都把它作为一个逻辑单元,加上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规定格式打成一个包发送。这个数据包就叫做报文,这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就叫做报文交换。
② 报文分组交换。将一个长的报文分解为多个短小(一般不超过1000字节) 的组,叫做报文分组。
编辑推荐
上一篇:高等数学基础试题
最新资讯
- 2017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模考(11.17)2016-11-18
- 自考《英语(一)》真题练习:填句补文(9.8)2016-09-08
- 自考《大学语文》真题练习:《论毅力》(9.8)2016-09-08
- 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考建设项目管理试题2013-08-02
- 2013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必备二2013-04-18
- 2013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必备一2013-04-18
- 2009年4月全国自学考试中国税制试题2009-04-27
- 自考英语二模拟题精选集2009-02-27
- 自考前突击宝典招术分析提高的三层台阶2009-01-04
-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美术教育学试题200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