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学考试 > 自学考试备考资料 > 2018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重读圣经

2018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重读圣经

更新时间:2018-03-06 09:32:04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79收藏7

自学考试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2018年4月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尽在环球网校,以下是2018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重读圣经,更多资讯请关注环球网校自学考试频道。  作者简介:绿原(1922-2009), 男,原名刘仁甫,笔名刘半九等,生于湖北
  2018年4月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尽在环球网校,以下是2018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重读圣经,更多资讯请关注环球网校自学考试频道。

  作者简介:绿原(1922-2009), 男,原名刘仁甫,笔名刘半九等,生于湖北黄陂。“七月诗派”诗人。(曾卓,牛汉均为“七月诗派”诗人)建国之初,绿原被作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曾卓也是受到胡风集团事件牵累)受尽了凌辱,迫害。文革后得到平反。在中国现当代新诗的画廊里,绿原的诗歌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诗人一生诗风的几次转变,但始终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那就是在他的诗中始终若隐若现的浓烈的宗教色彩。正如诗歌评论家张立群指出:“常常时隐时现于诗人作品中的宗教意识以及宗教情怀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

  综观绿原的诗歌创作,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诗人最不幸之时,却是其诗歌最有永恒价值之刻,而就是最有价值的诗歌,时时与宗教紧密相连。绿原的诗具有冷峻的思辨色彩和浓郁的理性成分。然而又是一位感情沸点很高的诗人,他的感情的高温可以熔化理性的岩石,使诗作达到理与情的结合。正如诗人罗洛所形容的那样,“诗拒绝僵化的既成的教条,而拥抱智慧和理性,就像果肉拥抱果核一样 ”。绿原的诗不仅有充沛、真挚、丰富的感情,而且有新鲜、明晰、深刻的思想,能动人以情,晓人以理。他的诗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有血有肉有思想。《代表作有诗集《童话》、《又是一个起点》、《人之诗》、《人之诗续集》等。

  知识点:

  1.识记作者为“七月诗派”成员;代表作有诗集《人之诗》、《人之诗续集》等。

  2.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简析本诗的主题意蕴。

  本诗写于1970 年,当时诗人被下放至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即诗歌副标题所谓的“牛棚”——劳动改造,在当时的政治气候和现实处境中,诗人不可能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思想情感,只能通过曲折、含蓄的方式,来表现对现实人生的种种看法。空前的民族劫难和个人命运的重大挫折,使“一生不相信任何宗教”的诗人痛心地默默重读《圣经》:在一个夜晚,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于是披衣下床,摊开禁书/点起了公元初年的一盏油灯”。

  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时代的隐喻通过相当有节制的平和语调凸现出来,在舒缓的节奏中以《圣经》故事来比照“文革”的现实。诗人并非简单重述《圣经》故事,《圣经》故事在此成了一个背景和比照的对象。诗人“敬重为人民立法的摩西”,“钦佩推倒神殿的沙逊”,“爱赤脚的拿撒勒人”,“向玛丽娅·马格黛莲致敬”,佩服宣布耶稣是无罪的“罗马总督彼拉多”,甚至同情那“悄悄自缢以谢天下”的犹大。正面歌颂(尽管有的歌颂是反语)《圣经》中的一些人物,表达诗人之所爱,寄予向往和追求。诗人慨叹现实社会中的人品,呼唤正义,英勇,诚信,仁爱,特别是对耶稣的评说,表现他对处于灾难中的人民的同情,对自己蒙难的迷惘。

  然而诗人没有在时间的进化神话中沉溺,“论世道,和我们的今天几乎相仿,/论人品(唉!)未必不及今天的我们。”因为——今天,耶稣不止钉一回十字架,今天,彼拉多绝不会为耶稣讲情,今天,玛丽娅·马格黛莲注定永远蒙羞,今天,犹大决不会想到自尽。在无数个“桌上是写不完的检查和交代,明天是搞不完的批判和斗争”时日,诗人仍顽强地坚持自己的信仰,续写人生的大诗。这时“牛棚”万籁俱寂,四周起伏着难友们的鼾声。桌上是写不完的检查和交代,明天是搞不完的批判和斗争……“到了这里一切希望都要放弃”,无论如何,人贵有一点精神。我始终信奉无神论:对我开恩的上帝——只能是人民。

  整首诗不但笔力沉重、深刻犀利,而且,又在不失明朗、乐观的情怀中浸透了诗人对人生、世道的深入思考,对《圣经》故事中的人物和世道的描述和评价,正是诗人对现实人生看法的自然流露。因而,其本身投射出来的厚重感、批判意识以及自觉的理性思辨色彩,也就在同类作品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简析本诗所采用的暗示,比喻,反语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赋予这首诗一种从容的意态,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时代的隐喻通过相当有节奏的平和的语调凸现出来,诗人不慌不忙地让思绪走进《圣经》中的世界,最后又在高潮之后干净利落地返回“牛棚”中的寂静场面,感情起伏相当自然。其中暗示手法也使得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显得较为含蓄,耐人寻味。

  “致敬”“佩服”“同情”等反语,对《圣经》中另一些人表达了憎恶之情,并时时提醒自己以免“堕入迷津”。诗人明为玛丽娅·马格黛莲,彼拉多,犹大申说辩解,实为把他们丑恶无耻,滥杀无辜的行径进行暴露,对他们所谓的“坚贞”“不得已”“愧对”等的表白进行了含蓄的谴责,同时也用他们的所作所为来比照现实社会。

  体会该诗浓重的宗教色彩。整首诗不但笔力沉重、深刻犀利,而且,又在不失明朗、乐观的情怀中浸透了诗人对人生、世道的深入思考,在这些诸如“晚祷”、“十字架”等意象、类似以诗解读宗教故事的篇章,以及诗人在受难之后于炼狱环境下写出的大量作品中,最终与宗教救赎相关的却是思考现实的社会人生与永恒的真理。所以,这些所谓的宗教意象到最后也就成了一种表达哲理化倾向的“符号象征”,并在狂飙似的政治理性冷却下来之后,转化为一种特定哲学理性的物质承担。绿原诗歌,其中大量的宗教意象如宗教故事、宗教人物、宗教情节体现,若隐若现的宗教色彩的运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环球网校高教自考频道为您整理,更多海量资源尽在环球网校。考生亦或登录高教自考论坛,与广大考友一起交流!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自学考试资格查询

自学考试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自学考试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