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5)
【摘要】2018年4月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尽在环球网校,以下是《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5)》,更多资讯请关注环球网校自学考试频道。
相关推荐: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社会上层建筑赖以竖立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在概念上使用,其不同在于”生产关系”是与生产力相对应的,”经济基础”是与上层建筑相对应的,是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赖以竖立的现实基础。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作为生产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赖以进行的根本条件;它作为经济交往关系,体现着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是其他各种社会交往关系得以发生的基础,因而也就是其他各种社会交往关系的制度化所形成的全部上层建筑赖以竖立的现实基础,它在社会有机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二、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
耸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们的政治交往关系制度化所形成的政治,法律制度与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一是人们的精神交往关系规范化和意识形态化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
在社会的无和思想关系的划分里,政治上层建筑仍属于社会思想关系范畴,因为它是根据经济基础的要求,并在一定的政治观点指导下建立的。构成上层建筑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有物质的附属物。因此,它在社会有机系统中,居于一种既不同于经济基础又不同于意识形态的特殊地位。
政治上层建筑即是制度化,规范化了的政治交往关系。政治交往规范与其他各种社会交往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强制性。政治上层建筑以暴力为后盾这一根本特点,使它在社会有机系统中处于一种十分特殊的重要地位。
政治上层建筑有强烈的阶级性。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政治上层建筑以暴力为后盾的强制性是同它的阶级性密切联系的。人们的政治交往实质上阶级利益的交往。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阶级间的社会对抗是一切政治斗争的基础,而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政治上层建筑就是阶级斗争和阶级同志的工具。
三、政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
政治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建立的。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一样,政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也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二者是辨证统一的矛盾关系。
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根源,政治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派生物。这是二者的相互关系的基本方面。其决定作用体现在: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状况限定了政治上层建筑作用的范围。同时,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巨大的。政治上层建筑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力量,以行政的,法律的种种形式强制性地控制社会的经济生活,将人们的经济交往活动限定在一定的秩序和范围内,从而起着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的作用。其保护作用表现在:一是帮助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一是同对自己经济基础有害的因素做斗争。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是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可能性范围,即上策功能建筑只能在经济基础所蕴涵的可能性范围内选择。可能性的范围大于现实性。同时,政治上层建筑又具有某种程度内的自我规定性。可见,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是始终存在着矛盾的。
第四节 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精神生活在特定的经济基础制约下制度化,规范化的结果。
一、人类的精神生活
人类的物质活动总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物质生活的特点在于它是运用劳动工具体系对于对象的实在的把握。物质活动的结果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实在的把握。
人类的精神活动也必定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过程来实现。精神生活的特点在于它是运用语言符号体系对于对象的观念性或象征性的把握。精神活动的结果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对象。
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超越现实世界中的物质生活,但不恩能够脱离物质生活。物质生活不仅是精神生活的前提,而且还制约或决定着精神生活的目标和方式。人们的精神生活必须反映物质生活的状况并服务于物质生活。
人类的精神生活同物质生活一样,是以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为条件的,而且,精神生活对于社会交往的依赖更甚。作为精神生活的中介的语言符号本身就是社会交往的产物,并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存在。语言符号既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汇总界,也是人们之间精神交往的中介。语言作为中介是人们精神交往的最基本规范。
二、精神生活的意识形态化
人们的物质交往关系特别是经济交往关系,构成人们精神交往关系的现实基础。在特定的机关年纪基础制约下人类精神生活及其社会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就形成了社会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意识形态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的重要范畴,指反映特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意识形态不同于“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全部社会精神生活及其成果的概括,既包含社会意识形态,也包含非意识形态化的即不反映特定社会集团利益的内容,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等。
意识形态是历史的产物。意识形态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并在历史上随着阶级关系的演变而演变。任何意识形态都只能是阶级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就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阶级意识。
作为特定阶级的精神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的意识形态,必定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他们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意识形态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有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和哲学等形式。
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生活,政治组织以及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理论与观点。法律思想是人们关于法的关系,制度和设施的理论与观点。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宗教的实质也是道德。一般说,宗教是道德意识的早期表现形式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去象征性地把握世界,反映社会生活的。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最根本的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反映。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第一章里有详细介绍)
三、社会思想上层建筑在社会有机系统中的地位
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即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由于是在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的制约下而形成的,因而只是特定社会集团的利益的反映。思想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思想上曾建筑恩能够够补充政治上层建筑的不足,并以某种方式影响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作用的方式。思想上层建筑受制于经济基础,反映其要求,但它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思想上层建筑施舍会有机系统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社会会有机系统的自我意识形式。意识形态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阶级意识,构成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必然要在自身之中把经济基础以及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阶级斗争表现出来。
友情提示:环球网校自考考试道为您整理: 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5),另外环球网校提醒考生更多自考相关资讯,考试报名、成绩查询、准考证打印、通知单打印、证书领取、毕业办理、实践安排、考务考籍等自考信息,成功助考!
编辑推荐
【摘要】2018年4月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尽在环球网校,以下是《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5)》,更多资讯请关注环球网校自学考试频道。
相关推荐: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五节 社会有机系统的演化
一、社会的整体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有机系统内的基本矛盾。社会有机系统克服自身矛盾的过程,也就是系统对其组成部分的整合过程。社会有机系统演化发展的最终动力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标志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矛盾的克服的程度,亦即人类社会向自然界开放的程度。作为人类与自然矛盾之解决手段的社会生产力,对于整个社会有机系统的演进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使得社会的运动表现出一种整体性的特征。
二、社会形态的演进
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是标志人类社会不同质态的范畴,它被用来表征社会有机系统的特定发展阶段的存在,以便能够更为具体地把握社会有机系统演进发展的规律。
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就是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它表现为一个质变和量变交替进行的过程。
社会有机系统的质变与量变的交替进行,使得这一演进过程表现出一种节奏性或阶段性。这一更替的实质即是为了克服处于计划状态的社会基本矛盾而对于社会有机系统的基本结构的改变,从而也就是整个社会有机系统的整体运动方式的改变。
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五种基本形态。这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即为社会有机系统演进的历史。
三、社会有机系统的演进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是一个超自组织系统。它的超自组织性主要体现在人类的活动是一种自觉的活动,即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历史就意味着发展,意味着历史主体具有对历史过程的自觉。社会有机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合目的的过程,也即是说社会有机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历史过程。同时,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运动具有同一性或类似性。因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也就是一种类自然过程。不同的是,人类社会的演进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自然过程,即历史的自然过程。这样一个过程,一方面服从于人的目的性,另一方面又服从客观现实世界的规律,因而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亦即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四、社会有机系统演进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有机系统演进的最终动力和根据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亦即在特定的生产力水平上,只能够建立特定的社会交往制度,构成特定的社会形态。这是社会有机系统演进的根本规律。各种社会形态具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这便是各民族的社会演进具有统一性的基本依据。
社会形态演进的一般规律或统一性并不能完全地决定每一社会演进的全部状况。社会演进过程存在着差异性或多样性的表现。所有这些差异性,都使得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呈现出极为复杂的面貌。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了社会有机系统演化的一般过程,同时也决定了世界上个民族走向世界历史的进程。所谓世界历史,是指这样一种人类历史,即在世界范围内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达到相当妗母的程度,从而各民族之间有着极为深入而广泛的相互影响,使得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脱离国际社会而独自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各民族之走向世界历史是人类社会有机系统演进到高级形态的必然表现。
友情提示:环球网校自考考试道为您整理: 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5),另外环球网校提醒考生更多自考相关资讯,考试报名、成绩查询、准考证打印、通知单打印、证书领取、毕业办理、实践安排、考务考籍等自考信息,成功助考!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考前必背!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高频考点2024-10-19
- 自考报考策略:科学搭配科目,加速毕业进程2024-07-20
- 2025年考研考生五一假期,英语科目应该如何复习?2024-05-03
- 备考指南!2024年4月自学考试考前要做哪些准备?2024-03-31
- 考前备考冲刺!自考如何一次就过?2024-03-30
- 考点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2024-03-25
- 备考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考点汇总2024-03-25
- 自考可以从哪些维度进行备考?2024-02-17
- @自考生,这里有备考技巧2024-02-17
-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方法!建议收藏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