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3)
相关推荐: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八章 物质生产
第一节 物质生产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解决与自然的矛盾的最基本的实践,是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物质生产实践决定,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一、生产实践的基本内容与形式
生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价值的活动,是人类创造满足自身需要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资料的社会性的活动与过程。广义的生产实践,包括物质生产,人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等三个子系统。狭义的生产实践仅指物质生产活动。
物质生产指人类创造物质产品的活动与过程。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类是通过物质生产以获得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根本矛盾的。
与其他两种生产相比较,物质生产实践的根本特点在于:
第一,它是人类为获取生存资料而进行的改造自然,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的活动。这是物质生产实践的本质内容。
第二,物质生产是在一定意识,目的支配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活动。物质生产实践作为活动来说,在根本上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是人以实现的物质力量作用于现实的物质对象的感性的物质活动。
第三,物质生产活动作为解决人类生存第一需要的基本活动,是人类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在人类活动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B 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包含多种不同类型和种类。
根据产品性质分为: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
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分为:生物性生产和非生物性生产
根据产业革命的阶段性分为:第一产业(农),第二产业(工),和第三产业(服务和信息)
根据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分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生产和建筑业生产等。
因此,当代生产领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交叉性等特点。
人自身生产是指人类自身世世代代的蕃衍,包括生育后代,培养和教育后代,所以又称为人口生产,人的生产,生命的生产。人自身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人是物质生产的担当者,是生产活动的主体。而且,人自身的生产还影响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自身生产的状况对于社会的发展,一般来说只起促进,加速或妨碍,延缓的作用。
人类自身生产的特点是:
第一,人的自身生产以婚姻家庭形式而实现,家庭是人自身生产的主要社会形式。
第二,人自身的生产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质,它既是一个自然的生物性活动过程,还包含着社会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的内容。
第三,人自身生产要受到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法则的制约。
精神生产在一般意义上指”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它是人类创造观念形态产品的活动与过程,又称意识生产。在严格的意义上说,精神生产主要指精神生产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创造实践观念的生产活动,以及精神产品的分配,交换,消费即精神交往关系与过程。精神生产是在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然后形成为具有特殊类型的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的。
精神生产作为生产实践的特殊领域与物质生产有着不同的特点:
第一,精神生产具有观念活动的特点。精神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要达到主体从观念上把握客体,以观念形态再现和建构客体,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这是其最突出,最显著的特点。
第二,精神生产是特殊的创造性的生产。创新是它的本质特点。
第三,精神生产活动具有个体性特征。精神生产以生产者个体的自主性活动为前提条件,这个意义上也就是一种”自主的生产”或”自由的生产”。
第四,精神生产活动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
精神生产的基本形式和形态。
按产品的形态分为:观念的文字符号形态的生产和观念的语言形象形态的生产
按其内容和作用分为:科学知识性的生产,行为规范性的生产,行动计划性的生产,文学艺术性的生产和思想理论性的生产等
按所运用思维形式的不同特点分为:逻辑思维型和形象思维型的精神生产等等。
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领域,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精神生产为人类提供理论观点,科学知识,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行动计划和未来预见等,是实现与提高人的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精神生产是人类精神生活和精神文明所需产品的直接来源,也是它们的直接推动力量。是人类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它是联结,沟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中介和桥梁,是实现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物质生产,人自身生产,精神生产三者在社会生产体系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密切不可分的联系之中的。其中物质生产是生产实践的基础,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物质生产实践是根本的实践形式
物质生产是社会生产体系中最根本的实践形式。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而且是制约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物质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质生产实践作为人类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源泉,是维持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制约社会结构,社会性质和社会面貌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决定力量。
第四,物质生产实践还规定着人的本性及其发展的状况。这个意义上说,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史也就是人自身的发展史,人的历史就是社会物质生产实践的历史。
总之,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根本的实践形式,也是认识和理解人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关键,是认识和理解社会一切现象的总的根据。认识人类社会,首要的是揭示物质生产实践的规律性。
友情提示:环球网校自考考试道为您整理: 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3),另外环球网校提醒考生更多自考相关资讯,考试报名、成绩查询、准考证打印、通知单打印、证书领取、毕业办理、实践安排、考务考籍等自考信息,成功助考!
编辑推荐
【摘要】2018年4月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尽在环球网校,以下是《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3)》,更多资讯请关注环球网校自学考试频道。
相关推荐: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二节 物质生产力
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能力即是物质生产力,它是人类通过物质生产实践表现出来的实际力量,标志着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因此,揭示物质生产实践发展的规律性,首先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
一、物质生产力的构成
生产力的含义:广义的生产力或称社会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体现着人们在物质生产中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解决社会同自然的矛盾。
生产力是一个系统,由多种要素构成。生产力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一类为非肃立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前者又称构成生产力的硬件,后者为构成生产力的软件。
A 独立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基本要素和主体部分。它们在生产力系统中占有不同的地位。
劳动资料亦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以改造,作用劳动对象的各种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体系,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生产工具是主要部分,占重要地位。
劳动资料是生产力构成中的重要因素,它的重要性表现在:1>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是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媒介体。2>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作为改造自然的现实物质力量的集中表现。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人类政府自然能力的尺度。3>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直接制约着物质生产的劳动组织形式和劳动方式。4>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制约着劳动者的素质,决定着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5>劳动资料在生产力的构成中是决定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重要基础。
劳动对象指生产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是人们将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对象。有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一类是经过人类加工的物体,即由人们自己活动所创造的实际上已是劳动产品的物质资料。
劳动对象是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劳动对象是使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正体现了自然界是人类生存活动的自然物质基础。劳动对象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劳动对象的不同,在很到程度上标志着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二者的结合称生产资料。
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智力的人,也就是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具有劳动能力是劳动者的本质特征。劳动能力直接体现在从事劳动的活的人体之中。一定的体力是人成为劳动者的根本条件,一定的智力,经验和技能也是人成为劳动者的必备条件。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最重要的要素。它是“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就在于,它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的能动的要素,是构成生产力诸实体性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生产力的构成,既是由劳动者作为人的因素和生产资料作为”物”的要素构成的。
B 生产力的非独立的实体要素,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其中科学技术占有重要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包括科学与技术两个方面。 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对客观世界各种运动形式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属于社会艺术范畴; 技术是社会活动的人工组织系统,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和转化。科学技术在现代物质生产中占第一位作用,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推动力量。
生产力中非实体要素的经济管理,分工,协作等属于运筹性因素,它们的作用在于通过对生产力的各个独立的实体性要素的调动,处理,匹配,选择等手段,在数量和比例上作到合理结合,以形成最优化的生产力的总体功能。经济管理,分工,协作等具有两重性质,既属于生产力范畴,又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对其具体属性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C 生产力的状况表现于两个方面的规定性,即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从而构成生产力发展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具体性质,它是通过一种生产力区别于另一种生产力的特殊性表现出来的。首先表现在劳动者使用的生产工具的状况;其次表现在劳动者的具体劳动方式上。
2>生产力的量的规定性是指生产力的水平,如生产发展的规模和能力以及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一定质的生产力和一定量的生产力的结合,就是生产力的状况。
D 生产力的客观物质性主要表现在:构成生产力主要要素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都是作为物质的实体而存在的,它们是社会的自然存在物,而非精神的存在物;生产力是现实的物质的力量,存在于人的物质活动中,具有直接现实性;任何物质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物质力量。
二、物质生产力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演变
物质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的更替和演变。生产方式的运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也有其发展的动力,就是生产力自身的内在矛盾。
生产力表现的是人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同自然界之间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交换活动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过程。
人的生产能力在人的需要的不断增长的推动下,也具有了无限发展的可能性。首先,从质上来看,体外器官具有超个体性特点;其次,工具的使用使人的能力在量上也具有了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生产力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即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和自动化生产。
第三节 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一、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生产实践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革命:一次是农业革命,一次是工业革命。20世纪初开始,人类生产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就是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生产力革命。其基本特征是:
第一,实现了以信息革命为主体的新科学技术革命。第二,产业结构由以工业为主体转向第三产业。第三,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重要和直接的生产力。第四,智力在物质生产劳动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精神生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事物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一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也给人类提出新的问题,带来新的困难。突出地体现在全球性环境危机,生态不平衡问题等。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当代世界生产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都尖锐地表明了在我国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评价一切理论和实践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第四,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准备。
总之,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发展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还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必须遵循社会生产发展的内在规律。最后,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避免盲目性,自觉地解决出现的各种矛盾,使社会生产实现持续,稳步,协调的发展。 (谈发展,可以运用我国时下中央文件的规范用语来答题,做到与时惧进。)
友情提示:环球网校自考考试道为您整理: 2018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23),另外环球网校提醒考生更多自考相关资讯,考试报名、成绩查询、准考证打印、通知单打印、证书领取、毕业办理、实践安排、考务考籍等自考信息,成功助考!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考前必背!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高频考点2024-10-19
- 自考报考策略:科学搭配科目,加速毕业进程2024-07-20
- 2025年考研考生五一假期,英语科目应该如何复习?2024-05-03
- 备考指南!2024年4月自学考试考前要做哪些准备?2024-03-31
- 考前备考冲刺!自考如何一次就过?2024-03-30
- 考点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2024-03-25
- 备考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考点汇总2024-03-25
- 自考可以从哪些维度进行备考?2024-02-17
- @自考生,这里有备考技巧2024-02-17
-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方法!建议收藏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