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MBA > MBA历年试题 > 2015考研写作真题

2015考研写作真题

更新时间:2019-02-15 16:20:42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262收藏104

MBA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小编为大家分享“2015考研写作真题”,为大家考研助力,具体内容如下:

四、写作:第 56~57 小题,共 65 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 30 分,论说文 35 分。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有一段时期,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程过剩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可以化解。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进行自动调节。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会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和生产不足,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700 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孟子曾引用阳虎的话:“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这段话表明了古人对当时社会上为富为仁现象的一种态度,以及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

【答案】

56.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即使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但如果某种产品的市场已经饱和,则未必能扩大

销售。

2.市场对于生产过剩的自动调节,可能是无序的,也可能是低效率的,而且很可能伴随

着社会财富或者资源的损失。

3.市场常见现象未必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4.政府干预市场,也可以遵循并利用经济规律,不见得一定会违背之。

5.政府干预市场的目的未必是促成生产不足,也不必然导致这种现象。

6.就算为了应对不时之需,也不是生产越多越好,百姓储备如果足够,那么更多的生产

就会造成浪费;况且,并非每种物资都需要进行战略储备。再退一步说,应对国家的不时之

需,恰恰需要政府合理规划。

7.就算某种产品生产不足也未必导致供不应求,因为市场上有替代品。

8.政府干预市场导致生产不足,是小概率事件;材料再以此为前提,推出这会导致“缺

衣少食”,也是小概率事件;进而又以此为前提,推出“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是“滑

坡谬误”——小概率事件虽然有发生的可能性,但不能将其可能性夸大为必然性,并在此基

础上做推理。

9.如果部分行业的生产过剩会导致资源浪费并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这就是民

生问题;按照材料的逻辑,“政府应管好民生问题”,则恰恰说明了政府应该合理干预。

范文:

政府不应干预生产过剩吗?

材料从三个角度论证了政府不必干预经济运行中的生产过剩现象。由于论证过程中存在 着诸多逻辑问题,所以其结论是颇为令人怀疑的。(60 字符,三行)

首先,生产过剩通过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一定能消化吗?未必。因为当产品

供过于求,或者已经被市场淘汰的时候,无论怎样刺激需求也是难以凑效的。此外,单靠市

场对生产过剩进行调节,既消耗时间也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如果政府调节可以更有效率地避 免损失,又何乐而不为呢?(130 字符,七行)

其次,如果把“常见现象”都看成“经济规律”的话,那么特定时期市场充斥假冒伪劣

商品难道也是“经济规律”,不需要政府加以管控吗?退一步说,就算政府调控部分企业的

生产行为,也完全可以遵循经济规律,通过政策加以引导,未必与真正的经济规律背道而驰。 (120 字符,六行)

第三,政府干预未必会导致生产不足,就算导致了这种状况,如果该产品已经被市场淘

汰,那么其结果也是利大于弊的。材料认为这会导致“缺衣少食”,但不能忽视只是“部分 行业”存在生产过剩现象,而且市场上的替代性产品很多,这种忧虑未免杞人忧天。(115字符,六行)

最后,不能为了应对不时之需,就对生产过剩视而不见——按照这种逻辑,是不是还应

该鼓励生产过剩呢?况且,并非每种物资都需要进行战略储备;再退一步说,应对国家的不 时之需,恰恰需要政府合理规划。(93 字符,五行)

除了上述问题,材料还指出政府只应该“管好民生问题”,可是如果生产过剩影响国民

经济的正常运行,那不正是政府应该出手调控的吗?所以,即便生产过剩“应该让市场自行 调节”,但材料的论证却无法令人信服。(96 字符,五行)

57.解析:

孟子引用的这句话,是春秋时期一个叫阳虎(又名“阳货”)的人说的。阳虎曾经是鲁

国权臣季孙氏的家臣,篡权成了鲁国第一权臣。他所说的“为富不仁”,意味着一种不择手

段达到目的的政治斗争方法。后来阳虎政变失败,逃到齐国,建议齐景公发兵攻打鲁国,但

齐景公因为阳虎“为富不仁”的理念,担心他反噬自身,反而下令捉拿他。

孟子引用这句话,已经不同于阳虎的原意了。当时滕国国君想实行仁政,向孟子请教。

孟子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意思是:想一心发财的人是不能实行仁政的——实行仁政

的君主征收赋税是有限度的,只有老百姓富了国家才能富强。所以孟子这句话,实际上是一

种“藏富于民”的思想。

这道题与 2014 年 10 月 MBA 联考的论说文真题——简化行政审批,释放市场活力方向一致,都体现了命题者要求考生在当前深化改革背景下,对政府职能的深入思考。但考

生如果缺乏历史背景知识,很容易望文生义,写成“义利之辨”。

当然,考生写义与利的关系,进行辨证的探讨,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题干并没有交待

孟子说这句话的背景,命题人不可能假设所有考生都是了解这个历史的。题干明确提出,“这表明了……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所以这道题可以看做观点分析型的题目,要求辨 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两方面都主张并无不妥。

无论如何立意,考生最好把“为富”和“为仁”这两个核心概念加以界定。“为”是“做, 制造”的意思,引伸为“谋求”;“富”指的是利益,仁是“好心肠”的意思。

如果把“富”和“仁”的关系理解成对立的,那么可以写“重义轻利”相关的主题(考生不应反过来写“重利轻义”);

本题可以从个人角度写,也可以结合企业社会责任来写。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由于

“为富”和“为仁”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社会的整体环境也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所以都应该联系社会现实。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MBA资格查询

MBA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MBA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MBA各地入口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