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3)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⑵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二者关系问题上的错误。
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⑵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乏实践的观点,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忽视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⑴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⑵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⑶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⑴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也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⑵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⑴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或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⑵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第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⑴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⑵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体的感性物质活动;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⑶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物质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活动;第三,科学实验,是从事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因为:
⑴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⑵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⑶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⑴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⑵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⑶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是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的。
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⑴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⑵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第二,必须抓住物质中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