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学考试 > 自学考试备考资料 > 2012年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精选(26)

2012年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精选(26)

更新时间:2012-08-10 10:51:31 来源:|0 浏览0收藏0

自学考试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第五讲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生平:(1864―1920)生于德国图林根德爱尔福特市。1868年全家移居柏林。1882年进海德堡大学读书学习法律,1889年获得博士学位,1898年患精神分裂症而中断教学科研达5年之久。1920年6月因患肺炎而去世。

  主要著作有1904―190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15年《儒教与道教》、1919―1920年《经济通史》以及1922年的《经济与社会》(死后由学生整理出版)

  韦伯是德国社会学乃至整个西方社会学的中心人物,他的思想经常成为人们研究评论的焦点。柯林斯曾经说过:“没有争议,就没有韦伯”。当代社会学许多问题都是要追溯到韦伯,后者从韦伯那里汲取灵感,还因为韦伯思想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甚至对立的理论倾向,但是都能够统一于他的理论当中。韦伯社会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的教育。韦伯家庭是一个在观念、道德取向以及性格上存在着反差的家庭,从而造成了韦伯分裂的人格与心理。

  他的父亲比较贪图世俗利益,仕途顺利,政治上腾达,家中常有一些政界朋友聚会。韦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政治的现实性以及妥协的必要性。

  他的母亲正好相反,信念坚定、心地仁慈、德行高尚,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这种状况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后来父亲突然去世,使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二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受家庭的影响,韦伯从小就认识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如大历史学家孟森、大法学家杰林克以及历史学家李凯尔特、图尔希以及海德堡的一位神学家。这就使得韦伯的学术视野非常宽阔。

  社会学的方法论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理解与理解的社会学

  韦伯的社会学叫做“理解的社会学”,他指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根据这个定义,韦伯将人类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行动是有意义的,且意义是可以理解的。韦伯把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作为社会学的两大任务。

  既然社会行动的本质是其蕴含的招神内涵和文化意义,那么用自然科学中的实证方法来研究社会学则无异于方柏因凿,因此研究社会学的方法就别无他途,只能是理解和说明。

  那么什么是理解呢?从确定性角度看,理解的确定性的基础有二:

  一是理性的方法(如逻辑和数学),即对各种行动因素在其有意向的意义中获得完全清晰和理智的把握。理性的理解具有高度的确定性,正如韦伯所言:“当某人在推理或论证中应用2×2=4或应用毕达哥拉斯定理时。或者当某人根据我们已经接受的思维模式正确地推出一种推理的逻辑序列时。我们对其意义具有完全清晰明白的理解。

  另一是重新体验助方法,如移情和艺术欣赏或如狄尔泰所言“理解就是再现你中之我”,这种方法通过同情的参与并能恰当地把握行动发生的情感环境,从而获得移倩和欣赏的精确性。这种理解是对别人心灵感觉的精神体验,是对别人的行动和动机的有效把握。显然“可重新体验性”对理解的确定性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必要条件,“要理解凯撒不必成为凯撒”。

  从操作类型看,韦伯把理解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对主观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即通过对社会行动的直接观察就能理解其意义。对语言、行动(如砍柴、关门等)、非理性的情绪反应(如惊叫、愤怒等)、以及对数学和逻辑命题(如2×2=4)的理解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是解释性理解,即根据动机来把握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解释性理解是对动机的理性理解、它把社会行动置于可理解的和更加内在的意义背景之中。如果说直接观察理解仅仅知道社会行动“是什么”或“干什么”,那么解释性理解就是要寻求社会行动的“为什么”。例如栈夫砍柴,直接观察理解仅能理解枪夫的行为是砍柴,而解释性理解则要寻求砍柴的动机。或为挣钱,或为自用。

  社会行动是需要而且可以理解的,然而仅有理解是不够的。韦伯认为,任何解释都试图获得清晰性和确定性,但无论这种解释多么清楚和确定,它终究是一种主观形式,因此不能认为这种解释就具有因果效力,而只能把它当作一种特定的假设。

  因此,对社会行动的解释通过与具体的事件进程相比较而证实主观的解释是必不可少的。“这里韦伯看到了解释性理解方法的局限性和因果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实际上韦伯一直试图把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从而形成一种尽可能客观科学的社会分析模式。韦伯的这种努力与狄尔泰、李凯尔特等人在社会历史领域拒绝因果分析的倾向在方法论上是迥异其趣的。

  二、因果多元论

  韦伯的思想脉络是:社会是由行动考组成的系统,行动者的社会行动是有意义的,其意义是可以理解的,但仅有理解是不够的,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必须伴有经验上的验证才是具有价值的。这种经验上的验证是要寻找某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具体的因果关系,而不是探求具有普遍因果效力的规律。

  韦伯将上述主观解释和具体的验证概括为“主观恰当性”和“因果恰当计”两个命题。

  主观恰当性(或称在意义层次是合适的)是对具体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动机的理解,是表示对行动者的主观精神状态及其特定目的的认识程度。

?2012年高教自考网络辅导课程招生简章

?2012年7月自学考试成绩查询汇总

更多信息请访问:自学考试频道    自学考试论坛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自学考试资格查询

自学考试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自学考试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