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自考《政治经济学》第十四章简答论述题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与消费
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为什么具有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
第二,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第三,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条件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按劳分配原则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条件。劳动者必须参加劳动,才有资格从劳动的总成果中获取应得的份额,不劳动者不得食。
第二,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包括全部社会产品,只是其中的个人消费品。
第三,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质上是符合社会需要的、被社会所承认的劳动。
按劳分配的内容说明,它体现了劳动者在分配领域中的平等关系。
3、怎样认识按劳分配的性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1)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上的实现,它体现了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
(2)按劳分配实现了劳动者在分配领域中的平等关系,体现了反对不劳而获、消灭剥削,实现分配平等的要求。
(3)与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相比,由于按劳分配存在劳动者之间在劳动报酬上的差别,因而导致劳动者的生活富裕程度存在差别和事实的不平等。
4、按劳分配有哪些作用?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按劳分配是适合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分配方式,对社会生产力具有巨大的促进和推进作用。
第一,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
第二,按劳分配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第三,按劳分配是彻底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差别的一个经济手段。
5、实计按劳分配为什么要反对平均主义和收入差别高低悬殊?
(1)实行按劳分配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因为:
①按劳分配与平均主义是根本不同的分配方式。平均主义要求在分配上否定一切差别,按劳分配承认由于提供的劳动不同而带来的收入差别。
②按劳分配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它把劳动贡献与劳动报酬联系起来,促使劳动者从物质上关心劳动成果,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积极性。而平均主义起不到奖勤罚懒的作用,反而挫伤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2)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也要反对收入分配差别悬殊。因为按劳分配承认的是与劳动差别相适上应的收入差别,并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不允许收入过分悬殊和两极分化。
6、实行按劳分配为什么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应该允许劳动者在致富的道路上有先有后。
(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不是一切人在劳动报酬上的平均化和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步富裕。因为,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不同,劳动报酬必然有差别。
(2)由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产生的富裕程度的差别,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差别,而不是那种极少数人变成剥削者、大多数人陷于贫困的两极分化的差别。
(3)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仅可以调动先进者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通过他们吸收和鼓励大多数努力发展生产,改善经营管理,勤奋劳动,帮助和带到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
7、为什么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它既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同时也不同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将实行的按需分配。按劳分配体现了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上的实现。同时,按劳分配也体现了消灭剥削,实现分配平等的要求,体现了劳动者在分配领域中的平等关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它与将来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的按需分配有重大差别。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实现有哪些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的实现模式表现出哪些重要的特点?)
第一,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第二,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首先,市场机制制约按劳分配的水平。其次,货币工资形式制约着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
第三,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以统一的标准实行,而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
第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货币收入,不限于购买个人消费品,也可以用于投资,购买股票、债券或购买生产资料,创建企业。
9、按劳分配是通过哪些形式实现的? (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通过哪些形式实现?)
(1)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里,按劳分配实现的基本形式是货币工资。社会主义工资是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同资本主义工资有本质的区别。
(2)社会主义工资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基本形式。计件工资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按劳分配的要求。
(3)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补充形式有奖金和津贴。
(4)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分配形式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分配。即“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0、怎样理解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要素按贡献与分配的原则?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各种生产要素,都可按其贡献的大小参与分配。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中的“贡献”,是指生产要素在生产财富即使用价值中的贡献,而不是指它们在创造价值中的贡献。因为,并非所有的生产要素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价值,只有活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它们贡献的大小以及获取相应收入的多少需要通过市场来确定。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是什么?)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营方式的特点决定的。第一,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第三,多种经营方式也是决定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条件。
12、怎样理解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所以,分配的结构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2)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指:第一,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第二,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基本的收入分配方式。第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以按劳分配收入为主。
(3)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情况下,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如果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改变,则会出现两极分化。其次,这也是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条件。
13、我国现阶段的非按劳分配形式有哪些?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外,还有其他多种收入分配方式。
(1)按资本分配。
(2)按资金分配。
(3)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4)按技术要素分配。
(5)按管理要素分配。
(6)按土地、房产等要素分配。
(7)个体劳动收入。
14、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有何本质区别?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劳动者不是单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和分配过程,而是以生产资料公有者的身份,凭借劳动者贡献获得收入。这种分配是对属于包括劳动者自己在内的集团所有的产品进行的分配。
(2)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在生产资料不属于劳动者的条件下,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加入生产过程,即作为单纯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劳动者所获得的收入,实际上是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获得的收入。
15、怎样区分合法与非法的劳动收入?怎样区分合法与非法的非劳动收入?
(1)区分合法劳动收入和非法劳动收入的原则是看借以获得收入的劳动是否有益于社会和人民。凡正当的、有益于社会的劳动属于合法劳动,其劳动收入是合法劳动收入,反之则是非法的。
(2) 劳动收入也分为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和非法的非劳动收入。非法的非劳动收入如贪污受贿、偷盗抢劫、偷税漏税、欺诈行骗、私营和外资企业侵犯职工权益而获得的收入等。区分非劳动收入是否合法,也以是否有益于社会和人民为原则。
16、我国为什么要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非法侵占。尤其是对非劳动收入,更应该有明确的认识。
首先,非劳动收入并不都具有剥削性质。如广大劳动者所获得的存款利息、债券利息、股票收入、社会保障性收入等,就是非剥削性质的非劳动收入,当然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其次,具有剥削性质的非劳动收入,只要是合法的,同样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17、简述我国规范分配秩序的基本方针?
规范分配秩序的基本方针是:国家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
第一,要建立法人对支付个人收入的申报制、个人收入申报制和储蓄存款实名制等制度,推进个人收入的公开化、货币化和规范化。
第二,要区别合法收入与违法收入、合理收入与不合理收入,实行不同的政策。
第三,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
第四,通过税收手段调节过高收入。
第五,落实对收入过低者的扶持、救助,实行最低保障收入。
18、我国现阶段如何调节多种分配方式和规范分配秩序?(我国如何理顺和调节分配关系及规范分配秩序?)
(1)理顺分配关系,需要对多种分配方式进行调节。调节的原则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改善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者的收入,形成“中部大、两头小”的分配格局。经过初次分配,存在收入差距不尽合理的现象,要经过再分配对收入进行调节,这主要是通过宏观调控机制实现的。
(2)规范分配秩序的基本方针是:国家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
19、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所谓效率原则,是指社会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企业和国民经济效率为目标。所谓公平原则,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所谓公平原则,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中,在不同的阶级背景下,有不同的理解和主张。科学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公平,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公平、按劳分配的公平、消灭剥削和压迫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的公平。
(2)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既相一致的,又存在矛盾。二者的一致性在于,效率可以促进公平分配,公平分配可以实现和提高效率。二者之间也存在矛盾,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的投入及其产生的效益会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会造成收入水平的差别,甚至高低悬殊。因此,效益原则不会自然地实现分配的公平,处理不当会背离共同富裕的目标。
(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者必须并重。要以效率促进公平,以公平实现效率。
20、社会主义消费具有哪些特点?
(1)消费不再具有阶段对抗性质,而是体现着劳动者之间的平等互助关系。
(2)消费水平随着生产的发展而相应地提高。
21、什么是合理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
(1)消费方式是指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方式。社会主义消费方式由个人消费和集体消费两种方式。集体消费在我国现阶段不能太大,它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增多。
(2)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它反映消费需要满足的程度。消费水平的合理界限,应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保证劳动者的消费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但是,如果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也是不现实的。
22、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社会主义消费关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人们在支配消费资料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它体现着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摆脱了剥削和贫富对立的一种平等关系。社会主义消费一方面受社会主义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对生产、分配和交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1)消费对生产有积极的反作用,它既再生产着劳动力,又通过消费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并为生产创造出动力,推动生产的发展;(2)消费使分配最终实现;(3)消费使交换最终完成,并促使交换扩大。
23、怎样合理安排社会主义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
(1)消费结构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消费的组成和比例的关系。
(2)合理的消费结构是:第一,消费结构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第二,要根据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的特点和要求,使消费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第三,要符合节约原则。
最新资讯
- 考前必背!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高频考点2024-10-19
- 自考报考策略:科学搭配科目,加速毕业进程2024-07-20
- 2025年考研考生五一假期,英语科目应该如何复习?2024-05-03
- 备考指南!2024年4月自学考试考前要做哪些准备?2024-03-31
- 考前备考冲刺!自考如何一次就过?2024-03-30
- 考点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2024-03-25
- 备考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考点汇总2024-03-25
- 自考可以从哪些维度进行备考?2024-02-17
- @自考生,这里有备考技巧2024-02-17
-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方法!建议收藏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