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学考试 > 自学考试备考资料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十)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自学考试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是怎样的?

  答:(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但在经济上它们依然未能完全独立,未能完全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和控制。它们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廉价原料基地、高价工业品销售市场和理想的投资场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殖民主义的种种方式,继续在经济上统治着世界。

  (2 )造成这种差距、形成现在这种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格局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建立新的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顽固地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极力维护有利于自已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这就形成了尖锐的“南北关系”问题。说到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仍然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为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虽然斗争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但历史终将向前发展,正义的事业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12. 发展中国家有何经济特征?

  答: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的情况虽然有很大差异,但都有如下一些经济特征:

  (1 )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教育落后。

  (2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即现代经济成分和传统经济成分共存。

  (3 )从生产关系上看,这些国家的经济成分比较复杂,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或多或少的保留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4 )经济发展的依附性。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在已形成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发达国家。

  13. 新殖民主义的手段有哪些?

  答: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殖民主义的种种方式,继续在经济上统治着世界,它们的一些主要手段是:

  (1 )通过直接投资,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各产业部门的渗透,极力维持旧的国际分工,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上保持对它们的依附性。

  (2 )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垄断,在技术转让中实行种种限制,以保持发展中国家对自己技术方面的依附关系。

  (3 )通过对世界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垄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从中剥削、掠夺,并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依附于发达国家。

  (4 )通过对国际货币和金融的垄断,并借助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保持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金融方面的依附关系。

  这些新殖民主义的做法,在经济上对发展中国家继续进行剥削、掠夺和控制,造成了今日的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局面。

  14. 什么是新殖民主义?

  答:(1 )新殖民主义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过去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帝国主义的老殖民主义体系分崩瓦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由旧殖民主义转为新殖民主义。所谓新殖民主义,一般地说,不是采取赤裸裸的军事侵略和武装占领来剥削、掠夺和奴役殖民地的方式,而是采取比较缓和与隐蔽的方式,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与控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帝国主义的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本性已经改变,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狂轰滥炸、赤裸裸妁军事侵略就是证明。

  (2 )新殖民主义的一般手法。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的主要手法是:第一,通过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部门进行渗透,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上依附于发达国家。第二,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在抹术上依附于发达国家。第三,通过对世界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依附于发达国家。第四,通过对国际货币和金融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方面依附于发达国家。

  (3 )新殖民主义的后果是,造成今日世界上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局面。

  1.为什么垄断资本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

  答:垄断资本之所以在一定时候和一定情况下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其具体原因有两个:

  (1 )为了维持垄断价格。当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采用,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时,就会人为地阻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

  (2 )避免无形损耗的损失。当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采用,使原有的机器设备发生无形损耗时,为了避免无形损耗所造成的损失,就会人为地阻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为什么技术进步的动因减弱了?

  答: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技术进步的动因之所以减弱了,关键在于垄断资本能够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取得高额垄断利润。

  (1 )垄断资本可以依靠其垄断地位,垄断生产和销售,规定垄断价格从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 )垄断资本可以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在竞争中击败对手,从而减弱了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成本来提高竞争力的积极性。

  3.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答: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1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垄断制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因而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时期内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龙展,乃至迅速的发展。

  (2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这种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垄断统治使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第二,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第三,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

  4.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答: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的历史作用有二重性;第一,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第二,使经济发展出现停滞趋势,并使垄断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被掩盖和积累起来,由此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表现为:

  (1 )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表现出垄断资本主义的寄生性。

  (2 )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经济危机、财政危机、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并存和相互影响,社会生活的危机也在进一步加深。

  (3 )垄断资本强化政治统治和推行改良主义。同时又极力推行各种“福利政策”,借以缓和劳资矛盾。

  5.怎样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资本民主化“?

  答:(1 )垄断资产阶级通过积极推行福利政策来缓解阶级矛盾。实际上,多项社会福利的支出,归根结底还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的一部分,它并没有减轻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受剥削的程度,却起到了蒙骗广大劳动人民的作用。

  (2 )垄断资产阶级还打着“资本民主化”和“人民资本主义”的旗号,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股票,以此宣扬人人都是有产者,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实际上,工人手中持有少量股票并不意味着工人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也没有改变工人雇佣劳动者的地位。企业大权仍由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大资本家把持。无论从全社会角度看,还是从企业内部看,垄断资产阶级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6.垄断的统治为什么会造成多种危机交织并存?

  答: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的根源在于垄断本身。

  (1 )垄断导致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必然导致经济危机更加深重,频繁爆发。

  (2 )垄断导致财政、货币危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降低失业率,每当经济不景气时便采取刺激经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就大大增加了政府开支,导致大量财政赤字。为弥补财政赤字,又大量发行公债,增发纸币。其结果是引起财政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

  (3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别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多数国家仍处于低增长、高失业的境地。

  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扬弃有哪些形式?

  答:(1 )19世纪后期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转化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已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内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

  (2 )随着19世纪后期新科技革命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从而促使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继股份公司产生之后的又一次自我扬弃。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是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社会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又一次较大的调整。

  (4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联盟得到很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继续进行自我调整。

  8.简述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答: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正像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一样,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虽然资产阶级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范围内调整这种生产关系,这种调整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终究不能解决社会化的生产力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必然要求以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1.为什么说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更替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必然过程?

  答:(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当原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时;生产力就要突破旧的生产关系,从而发生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建立起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2 )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的过程”,即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

  由奴隶社会制度取代原始社会制度,由封建杜会制度取代奴隶社会制度,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取代封建社会制度,再由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的和必然的历史过程,都意味着社会历史的进步。

  2.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为什么不会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答: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之所以不会是一个短暂的历史过程,主要是因为:

  (1 )要进行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 )将分散的农民经济组织起来,建立公有的社会主义大农业,更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

  (3 )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同样是一个逐渐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3.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哪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到的新情况?

  答: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到的一些新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革命不是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另一方面,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生产力还是在生产关系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1 )

  新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 )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得到调整;(3 )资本主义不仅在经济关系方面进行了调整,在经济运行方面也有机制上的调整和变化。这些变化说明,资本主义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它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只是取代的途径和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而已。

  4.公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

  答:(1 )目的和手段是相对立的。某一事物,在复杂的经济关系链条中,相对于上一个环节来说,可能是目的相对于下一个环节来说,可能是手段,即前提条件意义上的区分。

  (2 )公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不能孤立地判断。在社会主义还没有取得胜利,公有制尚未建立以前,社会主义运动的直接任务和目的是要建立公有制,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当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公有制已经实现时,公有制就不再是社会主义直接追求的目的,公有制的任务和目的首先应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5.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1 )生产力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剥削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到出现剩余产品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高的结果。生产力的一定高度的发展,是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同时,只有生产力的较高程度发展,才能为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2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消灭剥削必然具备的社会条件。在私有制基础上,生产力即使发展,也不可能消灭剥削。而且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人们共同富裕的必要经济前提。

  6.按劳分配的对象是怎样决定的?

  答: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由两个条件决定的:

  (1 )生产力水平。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成果,社会主义社会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分配什么和分配多少。

  (2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的分配方式,因而分配的对象只能是消费资料。

  7.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社会总产品在分配给个人以前应首先进行哪些社会扣除?

  答: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生产的社会总产品在分配给个人以前应首先进行社会扣除,共包括六大部分:

  (1 )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部分;

  (2 )用于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3 )用来应付不测事故、自然灾害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4 )社会管理费用,这部分费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应比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显著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日益相对减少;

  (5 )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医院、疗养院等;

  (6 )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

  上述六大部分中,前三个部分可总称为社会生产基金,后三个部分可总称为社会消费基金。

  8.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剩余劳动?

  答:(1 )剩余劳动的客观存在。除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而没有剩余劳动外,其他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中都存在剩余劳动。在剥削制度中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被剥削阶级所占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提供的剩余劳动为社会或集体所共同占有。

  (2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剩余产品的用途。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剩余劳动所形成的剩余产品,除一部分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人口增长和扩大再生产以外,其余部分用来满足社会各个成员的福利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9.怎样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过剩?

  答:(1 )社会主义社会保持合理生产过剩的必要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量过多地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经常会爆发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固定资本消耗的补偿和更新各年有所不同,原材料也需要有储备,因而需要有一定的合理的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实际上就是要保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所必需的物质储备。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供给略大于需求的合理过剩是必要的,但应防止生产异常过剩。

  (2 )保持合理生产过剩的途径。社会主义国家,应通过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尽可能避免生产异常过剩,保持生产合理过剩即正常过剩。

  10. 为什么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要有计划地实现?

  答:(1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客观性。任何社会的国民经济发展,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即按照一定比例将社会劳动分配于各个部门,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以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地运行和发展。

  (2 )有计划实现比例关系的原因。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要通过计划调节来实现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来自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要求。

  (3 )我国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我国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因而要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以保证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顺利实现,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09年4月全国各省市自学考试成绩查询时间汇总
?环球网校2009年自考课程查看

更多信息请访问:自学考试频道    自学考试论坛    自学考试博客圈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自学考试资格查询

自学考试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自学考试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