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川渝地区尔朱仙传说的历史学考察
[论文关键词] 川渝;尔朱氏;传说;家族特征;考察
[论文摘要] 川渝地区流传着许多隋唐时期关于尔朱仙的传说故事,本文通过对这些传说故事的梳理,再对源于晋北的尔朱氏家族在北魏的家族情况和政治历程,尤其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探讨,认为尔朱氏当时出现在川渝地区一方面是为避仇,另一方面是为追寻其宗教渊源之故。
四川绵阳市西山风景区内有一仙云观,俗称西山观。据当地文献记载,仙云观创建于隋唐,尔后几经兴废,现在的大殿主体框架结构为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遗存。相传蜀中八仙之一的尔朱仙曾在此修炼,后得道成仙,故大殿又叫“蜀八仙殿”。至今在川江及其支流有许多关于尔朱仙的传说,本文拟对这些传说故事加以梳理,对源于晋北的尔朱氏家族在北魏的家族情况和政治历程。尤其是宗教信仰等方面来探讨尔朱氏为什么经长江中游上溯到川渝地区,又为什么表现出浓厚的道教特征等问题,提出个人的观点。不确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尔朱仙的有关传说和解析
据王家祜先生的考证,“蜀中八仙”之谓始于晋代,其后“八仙”之名虽然略有殊异,但宋明时期定型后的“八仙”有容成公、李八百、李耳、严君平、范长生、张道陵、董仲君和尔朱先生。考其事迹,除张道陵和尔朱先生外,基本都是蜀人或疑为蜀人,这6位和张道陵一样,现世时间早,最晚的也是蜀汉,而且居“八仙”之位亦早,与唐宋或更晚人居“八仙”之列的尔朱先生有别。列“蜀中八仙”末位的尔朱先生来由模糊,传说事迹怪异,很值得探究。
关于尔朱氏传说的文献,最早版本是宋代赵道一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其后又有《方舆揽胜》、《蜀水经》、《蜀中名胜记》、《升庵文集》、《青城山记》、《营山县志》和《神仙传》等。这些资料中有关尔朱氏的传说虽然有互相抵牾之处,但基本内容都大同小异,表现出在不同的地方有大致相同的传说,如修道、炼丹、卖药、沉江和升仙等内容。
我们先来看看有关尔朱氏传说的地方。第一处是东出川渝的巫峡。根据《南楚新闻》的记载,咸通年间(860年―873年)有姓尔朱者(无名字)“家于巫峡,祀白马神祠”。
第二处是从巫山沿大宁河北上,在巫溪大宁镇。《方舆揽胜》载,尔朱氏被投入岷江后入长江。再顺江而下,直至巫溪大宁镇为渔人所救,就在大宁炼丹。在大宁“有巨石如钟,下有三足,烟火之迹宛然,父老以为尔朱丹炉”。
第三处在涪陵。《蜀水经》卷5上有“(涪陵)白鹤滩,俗传尔朱真人浮江而下,渔人白石网得之。遂于滩前修炼,乘白鹤仙去”的故事。
第四处在嘉陵江边的营山县大蓬山。《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45、《蜀中名胜记》卷28和《营山县志》等都有近似的记叙。修道于蓬州,卖药于川陕,度徒于果州(今南充),太守将之投江,后为渔人所救。
第五处也在嘉陵江边的南充,其事迹与在营山县大蓬山的系为一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45和《蜀中名胜记》卷28有载,尔朱氏在果州(今南充)度徒,据《蜀中名胜记》时间长达12年之久。
第六处在绵州。中国台湾高大鹏的《神仙传》载,尔朱氏落魄于成都时,常拣白石子扔水里,时人莫名其妙。而后卖丹药于市,每粒12万钱,而太守“非百二十万不卖”,太守怒,将之装入竹笼,投入岷江。经宜宾入长江,在重庆逆水而上,过合川漂至涪江,在绵州被石姓渔人救起时,正在竹笼内酣睡。至此,则在绵州西山修道。王家钓先生认为“有人误涪陵为涪江”,所以才有“以尔朱主绵阳”之说,同时佐以“绵阳西山观蜀八仙约始于明人杨慎,明人金深有诗咏之”之据,意在说明绵州关于尔朱氏的传说是很晚近的事。
我们知道,绵阳仙云观下的山岩上尚有道教石刻造像25龛80多尊,最早的是隋大业六年,晚的也是唐代中晚期,因此,尔朱氏入蜀时创建于隋唐的绵阳仙云观应该已是很有影响的道观了。再结合尔朱氏在川渝沿河漂泊的特点,尔朱氏到过绵阳是有可能的,刊刻在观下岩壁上明人金深的诗有“载酒西崖访尔朱”之句,不难理解内中隐含着此地很早以前就有关于尔朱氏的传说故事之意。同时,涪江在合川入嘉陵江前全长数百公里,当时沿途比较有影响的城市还有不少,如潼川(今三台)、遂宁等,为什么“误涪陵为涪江”就出现“以尔朱主绵阳”的情况呢?为什么不以尔朱氏主遂宁或潼川,或其它地方呢?所以,传唐末五代时期尔朱氏在绵阳仙云观修道是有可能的。
第七处在成都,为岷江水系。根据记载,尔朱氏在成都的活动主要是卖药,因惹怒太守,被以竹笼投江。
第八处在岷江边的都江堰青城山。清代彭洵《青城山记》引《全唐诗》说:“李浩字太素,隐青城山牡丹坪。与仙人尔朱先生游。”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尔朱仙人现身此地当属正常,但无事迹。
第九处在雅安,属岷江水系的青衣江。明代杨慎的《升庵文集》有“谯秀《蜀记》载:蜀之八仙……八日尔朱先生,在雅州”之说,也无事迹。
以上川渝9处有关尔朱氏传说的地方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均在长江,或其一、二级支流上,都是沿江河流浪漂泊。所到的先后地方,参照《南楚新闻》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的记载,即咸通中有姓尔朱者“家于巫峡”,大顺中(890年-891年)在成都,被太守投江漂至涪陵后不久,又在成都现世。据推测,尔朱氏当是经过长江中游,过三峡来到川渝地区的。尔朱氏人川渝地区的时间,《蜀中名胜记》卷28引县志说尔朱真人修炼于营山县透明岩是在隋代,而间以约250年到唐懿僖间又在果州度徒,这或许暗示尔朱氏到川渝地区是在隋代,而且在此活动了近300年之久,唐末五代之尔朱者最为活跃。在川渝各地活动的具体先后时间基本无法考证,推测可能仍然是顺长江及其支流逆流而上的。
尔朱氏在川渝地区活动的不少地方,当时已经有比较著名的道教场所,如都江堰青城山、绵阳仙云观、营山县太蓬山和涪陵等。太蓬山古称绥山,素有“太蓬仙迹”之称。《营山县志》和《列仙传》载蜀人葛由在周成王时,“刻木羊卖之一旦乘木羊入蜀,蜀中王侯宾之,追上绥山,承受之者皆得仙术。”东晋流民起义领袖李特祖辈均系天师道徒,少时曾读书于绥山,隋唐时尔朱真人栖身此处修道炼丹,亦可理解。生于蜀汉时期的著名道士范长生是“涪陵丹兴人”,唐代尔朱真人造访涪陵可理解为追寻仙踪,而且施救的白石(今白鹤梁)渔人“少好道术”,说明当时此地还有一定的道教氛围。
同时,尔朱氏传说中的很多现象与道教一些特征完全吻合。有关尔朱氏传说中的现象,如修道、炼丹、服丹、悟道口诀、困笼漂江和升仙等现象都是当时很典型的道教特征。另外,还有一个奇异或是偶然的现象,如扔水里的白石子,救人的渔人姓石,如钟的巨石丹炉,修道于石室或透明岩等都与石相连,《蜀水经》卷5甚至载尔朱氏在涪陵被白石渔人救起,在巫峡祀白马神祠,在白鹤滩修炼,最后乘白鹤仙去等奇异现象。川渝地区的石头一般都呈灰白色,因此,我们认为白马、白石子、白石渔人、白鹤滩和白鹤等语可能暗含尔朱氏与“白色”有某种宿命联系。
下面,我们先来追溯尔朱氏的家族渊源和相关情况。
二、尔朱氏家族在北魏的政治旅程和从政特征
据载,“尔朱”是北魏时今山西忻县境内的一个特殊姓氏,“其先居于尔朱川,因为氏焉”。尔朱氏家族在道武帝拓跋畦时期(386年―408年)开始与朝廷有了联系,并有可能参与了北魏政事。到文帝元宏时期(471年一499年),尔朱氏家族抱着巨大的政治野心,开始间接或直接参政,采用各种手法与王公朝贵交接,扩大了在朝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尔朱新兴被封为“秀容第一领民酋长”。至明帝(516年―528年),新兴以年老传爵位于其子尔朱荣。
尔朱荣是其家
族在北魏朝最有影响、最显赫的人物。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通过讨灭内附叛胡乞扶莫于、万子乞真、素和婆蝓?、胡乞、步落坚胡刘阿如、敕勒北列步若、敕勒斛律洛阳和费也头等军事行动,成为执掌北魏兵权的重臣,敢自行攻伐,自署官吏。这时助尔朱荣的家族成员主要有尔朱兆、彦伯、仲远、世隆、度律和天光等数人,都是手握重兵,各镇一方。同时,还有一批很有影响、掌握大权的朝廷重臣和一直跟随尔朱氏南征北战领有军队的地方大员,如华山王元鸷、上党王元天穆和贺拔胜、贺拔岳、斛斯椿等,共同组成了左右北魏朝政的尔朱氏集团,使其家族在政治上的势力于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前达到了鼎盛期。
永安三年九月,庄帝斫杀尔朱荣,家族势力虽有削弱,但并未从根本上剪除,家族主要成员依然拥兵据土。加上尔朱氏集团内部依然掌握兵权的斛斯椿、贺拔岳、贺拔胜和贾显智等人的支持,不久又开创了尔朱氏家族在北魏后期第二次秉政于朝、制军于外的政治局面。直到533年被齐献武王高欢纵以反间计,致使其集团内部“遂相疑阻,久而不和”,被各个击破,集团随即土崩瓦解。尔朱氏家族终于走完了在北魏朝的政治旅程。
尔朱氏家族从道武帝拓跋?时期开始,到533年遭灭族之灾止,参与北魏政治活动近150年,其中操纵北魏政权约8年左右。在参与北魏政治活动过程中,特别是在操纵北魏政权时期“兄弟群从,各拥强兵,割剥四海,极其暴虐”,表现出非常残暴、专横、贪婪、骄淫和肆情等特征,尤其是尔朱仲远在家族中“贪暴尤甚”。明帝末年,尔朱氏家族兵威较盛,尔朱仲远见尔朱荣“诸有启谒,率多见从”,就“摹写荣书,又刻荣印,与尚书令史通为奸诈,造荣启表,请人为官,大得财货,以资酒色”。孝庄时,以将统参佐不足为名,“随情补授,肆意聚敛”。为敛钱财,对富室大族,“多诬以谋反,籍没其妇女财物入私家,投其男子于河,如是者不可胜数”,“自荥阳以东,租税悉人其军,不送京师”。更有甚者,其部下“诸将妇有美色者,莫不被其淫乱”。因此,“东南牧守下至民俗”,“比之豺狼,特为患苦”。前废帝时,权倾当朝,“遣使请准朝式,在军鸣驺。帝览启,笑而许之。其肆情如此。”守滑台时,先用后表部下都督为刺史,皇帝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综观尔朱氏当政时期,上弑天子3位,中屠王公显贵数以千计,下暴百姓无以胜数,“于是天下之人莫不厌毒”。这样,尔朱氏家族与各个阶层都结下了深仇大恨,树立了众多的仇家就成为不争的事实,当其势衰后就不可避免地被仇家所追杀。531年,尔朱世隆当政时,“以荣配高祖庙廷,又为荣立庙于首阳山,因周公旧庙而为之,以为荣功可比周公。庙成,寻为火所焚”,这可能就是尔朱氏仇家所为。
从尔朱氏的几个主要成员来看,只有最为暴虐的尔朱仲远逃到江南,得以终老。隋唐出现在川渝地区的尔朱氏很有可能就是尔朱仲远的后代,为避仇家追杀经长江中游逃过来的。其后,尔朱氏以得道真人之貌浪迹于川渝各地,应该与家世原始宗教信仰和五斗米道在北方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三、尔朱氏家族的宗教信仰特征
在宗教信仰方面,尔朱氏家族因受到道教和佛教的影响而表现出复合特征,但可以看出受到道教的影响更大,受佛教的影响我们只能从尔朱荣之子的姓名上略窥一斑。
尔朱荣共5个儿子,长子菩提,菩提弟叉罗,叉罗弟文殊,文殊弟文惕,文惕弟文略等,其中有两个儿子直接取名于佛教传说人物,虽然没有具体的事迹,但其崇奉佛教是显而易见的。这也许暗示佛教在尔朱氏家族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年轻一代中。
与道教有关的现象在尔朱氏家族中就很多,例如尔朱新兴为秀容酋长时,“曾行马群,见一白蛇,头有两角,游于马前。新兴异之,谓曰:‘尔若有神,令我畜牧蕃息。’自是之后,日觉滋盛,牛羊驼马,色别为群,谷量而已。”尔朱氏老巢秀容的高山之上有池三所,“魏言天池”。尔朱荣曾与其父游于池上,闻箫鼓之音,其父谓荣曰:‘古老相传,凡闻此声皆至公辅。吾今年已衰暮,当为汝耳。’这是两个与尔朱荣之父相关的、涉及尔朱荣的预象。与尔朱荣直接相关的两个现象,一个是尔朱荣将镇压葛荣打猎时,“有双兔起于马前,荣乃跃马弯弓而誓之曰:‘中之则擒葛荣,不中则否。’既而并应玄而殪”;“将战之夜,梦一人从葛荣索千牛刀,而葛荣初不肯与。此人自称我是道武皇帝,汝何敢违?葛荣乃奉刀,此人手持授(尔朱)荣。既寤而喜,自知必胜。”另一个是“河阴之变”后,尔朱荣逐渐滋生了问鼎之志,但其信奉的占卜道士刘灵助言其大图“天时人事必不可尔”,加上其他人的切谏,“遂便愧悔”。
尔朱家族其他成员这样的现象也很多。尔朱世隆是家族在北魏后期第二次掌权时的核心成员之一。关于他的预象最多。如“曾与吏部尚书元世俊握槊,忽闻局上?然有声,一局之子尽皆倒立”。有一次白天睡觉“其妻奚氏忽见有一人持世隆首去,奚氏惊怖就视,而世隆寝如故”;醒后,对其妻说刚才“梦人断我头去,意殊不适”。另有一个更复杂的,尔朱世隆被诛的同年正月末,“令、仆并不上省,西门不开。忽有河内太守田怙家奴告省门亭长云:‘今且为令王(指尔朱世隆)借车牛一乘,终日于洛滨游观。至晚,王还省,将军出东掖门,始觉车上无褥,请为记识。”’尚书省亭长不理会,但“此奴固陈不已,公文列诉”,引起了尚书都令史的注意,安排都官郎穆子容调查,田怙家奴言:“初来时至司空府西,欲向省,令王嫌迟,遣二防阁捉仪刀催车。车入,到省西门,王嫌牛小,系于阙下槐树,更将一青牛驾车。令王著白纱高顶帽,短黑色,傧从皆裙襦熏握板,不似常时章服。遂遣一吏将奴送入省中厅事东阁内东厢第一屋中”,并具体描述了屋中情形:“有一板床,床上无席,大有尘土,兼有一饔米。奴拂床而坐,兼画地戏弄,饔中之米亦握看之。”穆子容以“西门不开,忽言从入;此屋常闭,奴言在中”诘其虚罔,但与尚书都令史谢远“自入看之,户闭极久,全无开迹。及入,拂床画地,踪绪历然,米亦符同,方知不谬”。当尔朱氏家族最后快灭亡时,京都洛阳中有传谣日:“三月末、四月初,扬灰簸土觅珍珠。”“头去项、脚根齐,驱上树、不须梯。”后来尔朱彦伯、尔朱世隆同斩于阊阖门外,悬首于斛斯椿门树。尔朱度律战败后,其母山氏责之“既荷国恩”而反叛,将遭屠戮,“言终而卒,时人怪异之”,等等。
我们通览尔朱荣、尔朱兆、尔朱彦伯、尔朱度律和尔朱天光等人的传记,以上的现象显然都是具体历史事件出现前的征兆,这些征兆其实就是汉魏以来与道教有关,或可以说就是道教的灾异意识论的表现。也就是说,这些关于尔朱氏家族的征兆表现出强烈的道教特征,其中有的东西还是道教中的神物,如“箫鼓”、“青牛”、“米”和两角“白蛇”等,而且尔朱荣还非常信奉占卜道士,梦中受道武皇帝刀等等。在这些征兆里面,白色也是多次出现,如“白蛇”、“白日梦”、“白帽”,“槐树”开白花,“米”也是白色的,“阙”之石当为灰白等,似乎与川渝地区关于尔朱仙传说中多“白色”之物暗合。
在涉及尔朱世隆的一个重要预象里,“米”是其中的关键内容,我们认为这可能暗示尔朱氏家族与五斗米道有一定联系。五斗米道是“东汉后期在巴蜀地区出现的早期民间道教大派”,“由于人道者须交纳五斗米以供道、或用五斗米酬谢道师”,因而俗称“五斗米道”。根据一些文献记载,如《水经?沔水注》言:“(张)鲁至行宽惠,百姓亲附,供道之费限五斗,故世号五斗米道。”又号“米道”、“米贼”等。总之,“米”是其道派的象征之物。五斗米道发源于巴蜀地区后即得到迅速传播,设立了24个治所,发展信徒,教习道义,吸引了大量下层劳动者;到曹魏时期,一部分逐渐向上层发展,参与宫廷政治斗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攻占汉中,张鲁投降,曹不仅把张鲁及其家属、臣僚带到邺城定居,而且还把受五斗米道影响较深,聚居在汉中地区的百姓大量北迁。“从建安二十年十一月到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汉中人民被迫北迁的至少已有三次之多,其数量也是相当大的”,其中第一次“徙洛、邺者八万余口”。自从流徙以来分布天下,洛阳、邺城等是北迁五斗米道徒的主要聚居地。
五斗米道徒的大量北迁,使其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北迁道徒主要聚居地区洛阳和邺城等地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到北魏时期,道教已经得到大发展,虽有改造和变化,但都是在原巴蜀地区五斗米道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一些特征,如“以长生成仙为最高目标”,“通过服仙药以求长生”等依然得到保留,甚至还有创新和发展,如“炼服丹药”的方式和“成仙升天”的思想,在北魏时期就非常流行。这与隋唐时期尔朱氏在巴蜀地区的传说活动,即修道、炼丹、卖药和升仙等相一致。
还有,在川渝地区最早的传说中有姓尔朱者“家于巫峡,祀白马神祠”,应该与尔朱氏家族发迹之前的“马群前游一双角白蛇”的征兆有关。此征兆后,其家族如有神助,不仅“畜牧蕃息”,而且势力迅速膨胀,达到了操纵北魏王朝的高度,在巫峡“祀白马神祠”,应是对其先祖的缅怀和祭祀,同时也是对“白色”的崇拜。因此,隋唐时期尔朱氏出现在川渝地区可能一方面是为避仇,另一方面是为追寻其宗教渊源之故。
更多信息请访问: 自学考试频道 自考英语频道 自考英语论坛 自学考试论坛
最新资讯
- 考前必背!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高频考点2024-10-19
- 自考报考策略:科学搭配科目,加速毕业进程2024-07-20
- 2025年考研考生五一假期,英语科目应该如何复习?2024-05-03
- 备考指南!2024年4月自学考试考前要做哪些准备?2024-03-31
- 考前备考冲刺!自考如何一次就过?2024-03-30
- 考点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2024-03-25
- 备考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考点汇总2024-03-25
- 自考可以从哪些维度进行备考?2024-02-17
- @自考生,这里有备考技巧2024-02-17
-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方法!建议收藏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