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第六章(2)


六、实例
例1、宋代苏东坡的《答谢民师书》“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指出两种过程的区分,“了然于心”是意象的孕育阶段,“了然于口与手”则是意象的生产过程,反映了苏东坡对意象生成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例2、郑板桥《题画》:“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霜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其中园中之竹、“眼中之竹”是客观外在的,“胸中之竹”是意象的孕育过程,“胸中之竹”之所以不同于“眼中之竹”,就是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家的意象孕育和改造,“手中之竹”则是艺术家把心中孕育的意象用艺术操作加以表达并用特定形式符号将之凝定下来,即意象的生产。这揭示了意象生成过程的复杂性、阶段性和差异性。
2、艺术的“技”与“道”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简答或论述:“技”与“道”的关系
一、“技”、“道”有别
“技”是指艺术操作中的技能与技巧。
“道”是指艺术意象创造与传达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因此,技、道存在差异。
二、技、道相通
技与道是相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道、技互现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道可以通过技而体现出来,而技也可以在高度娴熟时达于道。通过长期刻苦锻炼而达于“道”的技巧,能将心中所感受的立即转化为手中所操作的,这就是古代书画理论所讲的“心手相应”。心与手之间达到了这种自由和谐,也就意味着消除了道与技的界限,是一种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例,《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就体现了技道合一的境界。
3、“期待视界”:由德国理论家姚斯提出,西方接受美学认为艺术接受者在接触艺术之前的主体境况,包括其自身的敏感度、想象能力、文化基础、艺术修养、审美趣味以及传统影响、现实社会变化的影响因素等等,造成了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即“期待视界”。
4、波兰哲学家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提供给接受者一个“图式化”结构框架,其中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点。
-
自学考试备考必备资料拼团已拼3528团
-
近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22年-25年)查看3.35MB 下载数 50
-
近3年自考《美学》真题及答案汇总(23年-25年)查看1.62MB 下载数 3
-
近4年自考《外国文学史》真题及答案解析(22年-25年)查看2.56MB 下载数 8
最新资讯
- 考前必背!2025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高频考点2025-04-07
- 考前复习:2025年4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高频考点(3.31)2025-03-31
- 2025年4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高频事件汇总2025-03-30
- 必背!2025年4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高频考点(3.28)2025-03-28
- 考前必看:2025年4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高频考点(3.27)2025-03-27
- 考生必看!2025年4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必背考点2025-03-26
- 考前冲刺:2025年4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史事件时间点汇总2025-03-26
- 备考25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频考点2025-03-24
- 2025年4月自学考试公共课高频考点2025-03-21
- 2024年4月自考本科备考须知:《英语二》高频题型和答案示例2025-03-21
自学考试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
近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22年-25年)3.35MB 下载数 50 查看
-
近3年自考《美学》真题及答案汇总(23年-25年)1.62MB 下载数 3 查看
-
近4年自考《外国文学史》真题及答案解析(22年-25年)2.56MB 下载数 8 查看
自学考试备考必备资料已拼3528团 拼团
-
近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22年-25年) 3.35MB 下载数 50 查看
-
近3年自考《美学》真题及答案汇总(23年-25年) 1.62MB 下载数 3 查看
-
近4年自考《外国文学史》真题及答案解析(22年-25年) 2.56MB 下载数 8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