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学考试 > 自学考试备考资料 > 2018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童年二题

2018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童年二题

更新时间:2018-03-06 10:41:37 来源:环球网校 浏览79收藏39

自学考试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2018年4月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尽在环球网校,以下是2018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童年二题,更多资讯请关注环球网校自学考试频道。  作者简介:牛汉(1923——) ,原名史成汉,生于山西定襄,七月诗派诗人。
  2018年4月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尽在环球网校,以下是2018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童年二题,更多资讯请关注环球网校自学考试频道。

  作者简介:牛汉(1923——) ,原名史成汉,生于山西定襄,“七月诗派”诗人。(曾卓,绿原也是“七月诗派”诗人)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这种诗,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拼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诚的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

  牛汉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诗歌领域,不停地抗争、探索、超越、发现,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写任何一行诗。代表作有诗集《温泉》、《沉默的悬崖》等,代表诗作有诗歌《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等。

  知识点:

  1.识记牛汉是“七月诗派”重要成员;代表诗作有诗歌《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等。

  2.简析两篇散文的主题意蕴。

  《父亲,树林和鸟》简练而又传神地描写了父亲对林中之乌的生活习性的熟悉,对群鸟那充满生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一个寄情于自然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但文章的末尾突然话锋一转,父亲的一句“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的话,不仅使“我”惊愕,也把读者从柔美平和的人与自然浑然交融的境界,一下子拉回到严峻乃至残酷的人世现实中。

  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使作者对人世间那些揣透真诚与善良的弱点,而又无情地遏制自由、残害生命的人及其势力的愤怒谴责,得到含蓄、凝练而有力的表达,体现出作者对人生与历史的沧桑感受。

  本文主题:热爱和向往那充满生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对人世间那些揣透真诚与善良的弱点,而又无情地遏制自由、残害生命的人及其势力给予愤怒的谴责。

  《早熟的枣子》是对作者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同题诗歌的一个生动诠释。醉好的枣子“看上去总觉得有点异样”,因为它不是正常的成熟。而虫蛀枣子的红色更是苦难所催生的颜色、是大树母亲绿色胸前凝结的一滴受伤的鲜血。“六七十年代,我常做许多噩梦,几次梦到虫子一口口地咬我的心,直到把我咬醒了。但是,我怎么突然地记起了祖母的那句话,真说不清了。祖母的那句话,使我想到了枣子的痛苦,而且晓得枣子为什么一夜之间红起来的那种悲伤。”

  “早熟的枣子”这一中心意象,浓缩了作者苦涩又独特的人生体验,从而成为他们这一代人“命运的图腾”:正当青春焕发之时,一腔真诚的理想遭至现实猝不及防的无情打击,而为了能获得一个灿烂的结束,“我也把自己生命的全部能量在短暂的时间内英勇而悲壮地耗完”了。这一首诗歌和这一篇散文,可以说是作者身属的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照,也是他们在痛苦悲伤中执著于理想追求的一份宣言。

  《早熟的枣子》的主题是:枣子因虫蛀而不正常地早熟,早熟枣子的红色是由苦难催生的颜色;早熟的枣子是作者这一代人“命运的图腾”,他们遭受现实打击,把自己生命的全部能量的短暂时间内耗完,以取得一个灿烂的结束。《早熟的枣子》是作者自己和具有同样经历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写照,也是他们在痛苦中更执著于理想追求的一份宣言。

  3.分别简析本文二题的艺术特点。

  《父亲,树林和鸟》的艺术特点(1)这是一首含蓄的散文诗,具有浓郁的诗意。(2)注意形象刻画与意境创造,使作品主题与作者感悟具有物象的可感性。(3)在艺术构思上,选取对童年生活直接回忆的视角,将自己一生经历的反思熔铸在童年时代感受的鲜明独特形象中。

  《早熟的枣子》的艺术特点(1)抒情散文具有浓郁的诗意,是对作者所写同题诗歌的生动诠释。(2)注重意象、境界的营造,使长期凝聚的感悟成为具体物象的可感性。本散文的中心意象是“枣子”。(3)两文构思有共同特点,都是将童年时代的感受以鲜明独特的形象熔铸在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所思中。

  4.分析“早熟的枣子”的意象是作者一代知识分子苦难命运及其追求的浓缩。

  “早熟的枣子”这一中心意象,典型而形象地浓缩了作者苦涩又独特的人生体验,从而成为他们这一代人“命运的图腾”:正当青春焕发之时,一腔真诚的理想经受了猝不及防的现实的无情打击,而为了能获得一个灿烂的结束,“我也把自己生命的全部能量在短暂的时间内英勇而悲壮地耗完”了。这一首诗歌和这一篇散文,可以说是作者自己和具有同样经历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照,也是他们在痛苦悲伤中更执着于理想追求的一份宣言。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环球网校高教自考频道为您整理,更多海量资源尽在环球网校。考生亦或登录高教自考论坛,与广大考友一起交流!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自学考试资格查询

自学考试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自学考试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