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备考资料 > 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讲义总论辅导:第一章

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讲义总论辅导:第一章

更新时间:2012-11-27 09:27:37 来源:|0 浏览0收藏0

成人高考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和意义

  (一)民法的概念及其理论分类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独立的法律部门。

  民法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1.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

  广义民法:所有关于民事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其中包括商法;

  狭义民法:专指除商法之外的民法典。

  2.实质意义上的民法与形式意义上的民法

  实质意义上的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民法典、各项民事法律、法规等。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系统编撰的民事立法,即按照一定体例编撰、以法典方式命名的民法典。

  3.民法典与《民法通则》

  民法典:系统地把民法的各项制度编撰在一起的立法文件。传统民法典的典型形式包括:总则、物权法、债权法、亲属法、继承法,如:《德国民法典》。

  《民法通则》:我国制定民法典条件尚不成熟条件下民事立法的特殊形式,包括民法典的一般原则性内容。

  4.民法与商法

  民商合一的国家:民法范围涉及国家权力不直接介入的整个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领域,其含义与私法相同。

  民商分立的国家:商法与民法并列。

  商法:规定商人和商业组织的地位及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律规范。

  5.公法与私法

  公法:以政治、公共秩序、国家利益为内容,以权力为中心,以命令和服从为特点的法律;

  私法:以民事主体的利益为内容,以权利为核心,以平等自愿为特点的法律。其含义同广义的民法。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平等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任何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都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依据不同的调整对象,将法律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我国民法所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法人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法律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社会关系分为纵向社会关系和横向社会关系。

  纵向的社会关系是隶属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服从、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横向的社会关系是平等的社会关系。参与平等社会关系的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相互之间没有管理、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2.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是指主体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工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财产所有权关系和财产的流转关系。

  (1)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2)当事人意思表示自由;

  (3)等价有偿。

  3.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人身密切联系、本身不具备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人格权关系和身份权关系。

  (1)人身关系本身没有财产内容;

  (2)人身关系与特定的人密切联系,离开了具体的人就没有意义;

  (3)人身关系中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不能转让、继承。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三)民法的作用与意义

  1.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最基本、最大量、最核心的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

  2.民法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民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表现形式;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主体只能是平等主体;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只宜采用民事法律关系的形式;

  6.民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二。我国民法的渊源和适用范围

  (一)民法渊源的概念

  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二)民法渊源的种类

  1.制定法

  (1)法律;

  (2)行政法规中的民事规范;

  (3)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的民事规范;

  (4)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2.习惯法

  民事主体在长期生产、交易和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在不与法律相抵触的情况下,经国家认可后,具有民法渊源的效力。

  (三)民法的解释和类推适用

  民法解释,是对民事法律规范的确切含义、真实意旨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所作的说明。

  根据作出民法解释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根据作出民法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分为:有权解释(正式解释)、无权解释(学理解释)。

  类推适用:在没有明确的民事法律规范可以适用的情况下,有关法律适用机关根据民法的基本精神,选择其他类似的规范来适用的活动。

  (四)民法的适用范围

  1.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时间效力

  (1)民事法律的生效:民事法律自施行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即法律生效。

  法律生效的日期:发布之日起生效、法律颁布以后确定的日期生效。

  (2)民事法律的失效:民事法律在废除时停止效力,即法律的失效。

  民事法律废止的情况:明令废止、新法代替旧法。

  (3)民事法律的溯及力:民事法律对其生效之前的行为是否适用。一般民事法律没有溯及力。

  2.民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

  民法在哪些空间领域内发生效力。

  (1)一般规定:

  《民法通则》第八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例外规定:

  《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本法规定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的特点,制定变通的或者补充的单行条例或者规定。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依照法律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或者备案;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报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3.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民法对人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法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民事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民法通则》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与中国公民或法人发生民事纠纷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但其自愿向中国法院起诉的,我国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三。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

  对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基本规律的抽象和概括。是民事法律制定、实施、遵守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2.意义

  (1)法定主义与准则主义

  民法所反映的经济生活非常广泛、复杂,民事活动种类繁多,而且处于经常的发展变化之中,没有必要更没有可能在一部法律之中将各种民事关系包罗万象、规定无遗。

  (2)统帅作用

  民法作为基本法,其基本原则对于民法基本制度的完善、对单行法、特别法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和统帅作用,是民事法律达到和谐、统一。

  (3)法治精神

  民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民法的基本原则使得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保持原则的一致和统一、和谐。

  (二)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1.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通则第五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2.当事人地位平等

  民法通则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3.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4.禁止滥用权利

  民法通则第六条规定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 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全国2012年成人高考考试成绩查询时间 

?2013年成人高考考试网络辅导招生简章

更多信息请访问:成人高考频道   成考高起点辅导   成人高考论坛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成人高考资格查询

成人高考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成人高考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