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备考资料 > 大学语文诗歌单元重点考点复习指导

大学语文诗歌单元重点考点复习指导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成人高考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氓》
1、本篇选自《诗经•卫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本篇是一首叙事诗,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层次:
   本诗基本情节是女主人公与氓恋爱,订婚,结婚,婚变,到女主人公被抛弃回家。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婚姻悲剧。
全诗共分为六个层次。
(1)氓向女子求婚;(求婚)
(2)女子盼迎娶;(结婚)
(3)女子对爱情,婚姻的认识;(悔恨)
(4)女子婚后多年被弃,对氓的谴责;(谴责)
(5)回忆婚后的生活,及被弃后的感伤;(自悼)
(6)回忆与氓从小相好,指责氓的负情,表示决裂。(决裂)
3、本篇又是一首“弃妇诗”;分析本诗女主人公(弃妇)的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的性格是真诚,善良,忠贞,勤劳,坚毅;
4、指出诗中的比兴句,理解其含义。
  比兴,比是比喻,“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一般连用。简单的说,比兴就是借与主体事物有关的事物起笔,引出并展示主体事物的手法。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悔恨自己误入情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面容憔悴,被遗弃的痛苦;
“淇则有岸,?则有泮”,比喻女子的愁苦无边无际。
5、重点句子:
(1)其叶沃若:那叶子茂盛润泽
(2)载笑载言:又笑又说
(3)二三其德:言行前后不一
(4)言既遂矣:达到目的了
(5)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6)信誓旦旦:真诚的誓言非常诚恳
6、重点词语:
(1)匪我愆期: 过失、过错,这里指错过(2)将子无怒:请
(3)犹可说也:通“脱”,解脱 (4)自我徂尔:往
(5)淇水汤汤:水势盛大的样子 (6)渐车帷裳:浸湿
(7)女也不爽:差错 (8)总角之宴:欢乐
《陌上桑》
1、本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是一首著名的汉代乐府民歌。
2、概述本诗主要内容,掌握主题思想。
诗分三段:第一段写罗敷的美丽动人。(侧面烘托)
第二段写罗敷拒绝使君的诱骗,揭示她不慕权势、不畏强暴的坚贞品德。
第三段罗敷盛夸丈夫,严词拒绝使君,展现罗敷的聪明机智
叙述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赞美了罗敷女的坚贞和智慧,讽刺使君的愚蠢,反映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和无耻。
3、分析罗敷的性格特征:  
形象美,心灵美,机智勇敢。
4、分析本诗刻画罗敷形象所使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比如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烘托了罗敷之美,又属于侧面描写。写罗敷采桑工具精美“青丝为笼系,桔枝为笼钩”,陪衬衬托了罗敷之美。写罗敷服饰的华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借服饰描写罗敷的外貌美。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借助他人的反应,从侧面写出罗敷的美。
5、理解罗敷夸夫一节的构思特点、述说层次及在揭示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夸夫表现罗敷对自己夫君的忠贞,对使君的嘲讽,蔑视。使使君相形见拙,无地自容。夸夫完毕全诗也即结束,把使君狼狈而去的丑态留给作者去想象,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罗敷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性格。同时也突出了本诗赞美罗敷女的坚贞和智慧,讽刺使君的愚蠢,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和无耻的主题。
  分为五层。
  1)前四句。描写夫君地位显赫。
  2)“青丝系马尾”四句,描写夫君的财富。
  3)“十五府小吏”四句,描写夫君官职。
  4)“为人洁白皙”四句,描写夫君的美貌。
  5)侧面描写,借他人评价。
6、借由此篇,了解汉代乐府民歌的形式特征:
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较多,表现形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
7、重点句子:
  (1)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归来后互相抱怨耽误了劳作,只是因为贪看罗敷。
  (2)使君一何愚:使君您是多么的不明智
  (3)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满座数千人,都说我的夫婿出众。
8、重点词语:
(1)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美
(2)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戴
(3)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略微
(4)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问;可不可
(5)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使动,使……跟从
《短歌行》(其一)
1、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作者曹操,汉代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一位诗人。
2、划分本诗的层次,理解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招纳贤才的急切心情,分析诗中所表现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全诗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八句,感叹人生苦短,忧思难忘;
  第二层,(青青子衿――心念旧恩)求贤不得的忧愁和诚心纳贤的态度。
  分为四小层。
  (1)(――沉吟至今)自己对贤才的思念;
  (2)(――鼓瑟吹笙)表示对贤才真诚欢迎的态度;
  (3)(――不可断绝)贤才不易得,自己忧心不断;
  (4)(――心念旧恩)希望老朋友能前来,为自己举贤荐能。
  第三层,(月明星稀――)惋惜贤才未得明主,自己有广招人才的信心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本诗写作于曹操晚年,抒写了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怀。在诗中,他感叹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渴望招纳贤才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诗中虽也流露出人生苦短的愁闷,但作者的精神实质是昂扬向上的,积极进取的。
3、了解诗中所用比喻和典故的含义,以及化用《诗经》成句赋予新意的特点。
 “譬如朝露”用比喻手法,感叹人生苦短。 “月明星稀”四句,比喻当时贤才流散各地,无所依托。
“山不厌高”四句,化用管子的句子,并借用周公的典故,以周公自比,渴望得到更多的贤才,建功立业。
   引用《诗经》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用来表达对贤才由来已久的思念之情,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借用来抒发诗人热烈欢迎贤才到来的情景。
4、重点句子: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你那青青的衣衿,引发我长远不断的思慕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月光明朗,星光稀疏,乌鹊向南飞去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山不满足于自身的高度,海不满足于自身的深广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要效仿周公吐哺,历代天下贤才的例子,使天下贤才都归向于我。
5、重点词语:
(1)对酒当歌:对 (2)沉吟至今:沉思吟味
(3)枉用相存:枉驾;问候 (4)契阔谈宴:聚散,这里是久别重逢的意思

《饮酒》(其五)
1、这是一首田园诗、五言古诗。作者陶渊明,东晋末年著名诗人,古代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2、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本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描写隐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陶醉自然的心志。
既反映了厌弃世俗,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心志,也流露出躲避矛盾,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3、分析本诗写景句子所体现的思想意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一派并非有意欣赏的天然本色景物中,潜蕴着一种忘世忘我的物化心态,把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心远”程度不动声色地显现出来,心与境合,情景交融。 “见”为无意之见,境与意会融为一体,传神地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神情;如改为“望”,则为有意之望,破坏了整首诗悠然的情趣。
4、理解全诗平淡醇美,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的特色。
  本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情,景,理融为一体。如,前四句主要是说理,但是,作者把抒情与写景融入其中。“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写情,写自己的心理感受,在写景,写情的过程中,阐发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5、重点句: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之下采撷菊花,南山美景悠悠然涌现在眼前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此时此地的情境中,领略到人生的真谛,但想要辨析,却已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了
6、重点词:
(1)结庐在人境:建造住宅,寄居之意
(2)而无车马喧:喧闹,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
7、背诵全诗。

《山居秋暝》
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山水诗。作者王维,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融诗、画、音乐、理趣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
2、分析本诗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
颈联写了人的活动,其实是以动写静、动静相衬。正因为环境的静谧,浣女归来时穿过竹林的喧闹声才格外清晰,渔舟穿越荷塘时莲叶的晃动才格外引人注目。在这样的静谧中,浣女的喧闹和渔舟穿拂莲叶的动也显得格外美丽,生气盎然。因此这种写法以动写静、动静相衬,写出了夜间山中宁静优美的景色。
3、理解本诗“诗中有画”的写作特色及诗中所表现的诗人情趣。
《山居秋瞑》充分发挥了王维诗人兼画家的全面艺术素养,在取景、设色上都能与创造意境密切配合,给人以丰富新鲜的感受,让读者欣赏到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4、以本诗为例,掌握律诗的对仗特点。
5、重点句子: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的光辉在松林间洒照,清泉水流淌在石头上。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传来喧闹声,是浣女回家的声音,水中的荷叶轻轻晃动,原来是有渔舟沿溪水下来了
6、背诵全诗。
《行路难》(其一)
1、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七言歌行体。作者李白,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划分本诗层次。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从茫然、激愤到希望、自信的感情的,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写诗人内心的压抑与茫然。
(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写诗人内心的愤激与不平。
“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物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3)“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借典故抒情)写自己对前途的希望。
(4)接下来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写诗人对现实的苦闷。
(5)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写诗人的自信,表示自己理想的远大,重申自己对前途的信念。
本诗反映了李白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对朝廷的昏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无可奈何;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自信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
3、理解诗中比喻句的含义。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个比喻句,运用了比兴象征的手法,诗人以自然界道路的艰险,来比喻世路的艰险,象征着诗人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其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冰塞川”、“雪满山”则象征着诗人仕途受阻的处境。
4、说明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内涵。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用吕尚、伊尹早年不得志,但晚年得遇明主,成就功业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用南朝宗悫典故,表明自己志向远大,将来一定会有实现理想抱负的一天,抒发对未来前途的坚定信念。
5、重点句子: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要渡过黄河,坚冰却堵塞了河流;想要攀爬太行山,雪却覆盖了整个大山。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退隐时在碧溪上如同姜太公那样垂钓,却又突然梦见如伊尹那样乘舟来到太阳边上。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会有乘长风,破万里浪那一天,我将会毫不犹豫升起云帆渡过沧海。
6、重点词语:
(1)玉盘珍羞直万钱:同“馐”,美味食品。
(2)多歧路,今安在:就是在安,在哪里
(3)直挂云帆济沧海:径直,毫不犹豫
7、背诵全诗。

《蜀相》
1、这是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作者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理解、分析本诗各联的内容。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以设问起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这个寻字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 “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首联两句自问自答,点明了地点、环境,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由远写到近,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已被后人遗忘,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诗句中的“空”和“自”是上下互文,反映杜甫心境寂寞。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高度评价、颂扬了诸葛亮的一生。自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忠于刘氏政权,奋斗一生,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大业未遂而身死,这是一种人生无法补救的遗憾,引起普遍共鸣是很自然的。一个“先”表现出深深的惋惜之情。尾联体现了无限感慨,反衬诸葛亮的不同寻常,收结有力。
3、了解本诗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体味诗中所寄寓的感慨。
本诗对诸葛亮一生功绩作了高度概括,也寄寓诗人报国无门的感慨和对当世缺少济世英才得救慨叹。
4、说明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特点。


5、掌握本诗颔联对仗工整的特点:
律诗中的颔联、颈联要求对仗。也就是句法结构一致,同一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的定语“映阶”、“隔叶”都是动宾短语,“碧草”、“黄鹂”都是名词,在句中都作主语,“自”、“空”都是副词,作状语,“春色”和“好音”都是偏正短语,都作谓语。此联结构一致,词性相同,平仄相错,对仗十分工整。
6、重点句子: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三顾茅庐,再三烦劳,终于得到诸葛亮的帮助,筹划天下统一的大计,辅佐刘备、刘禅两朝,开国、济世,真有一颗老臣的殷切之心。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自己就去世了,这样的遭遇让英雄们都感慨的泪湿衣襟。
7、背诵全诗。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1、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作者陆游,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划分全诗的层次,归纳全诗的主题思想。
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为一层。
第一层是起首四句。写统治者醉生梦死,按兵不动。
第二层是五至八句。写守边兵士报国无路,老死边疆的悲愤感情。
第三层是最后四句,写中原百姓盼望恢复中原连年失望的痛苦。
    主题:诗人把三种人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而有力地揭露了南宋统治者投降路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表达了诗人统一祖国的信念和这一信念不得实现的无比悲愤。
3、理解本诗以“月夜”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诗中所写的三个场景,又可以理解为处在同一时间,即同一月夜之中。“月”是线索,贯穿全诗。其中朱门沉沉按歌舞,沙头空照征人骨,几处今宵垂泪痕几句暗含一个“月”字,而戍楼刁斗催落月则明写了“月”,或明或暗的月,将三个场面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冷的色彩。
4、找出诗中的典型事物和典型场景,分别说明其表现作用:
典型事物和场景有“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揭露统治者苟且偷安,不修战备;沙场怨笛,白骨成堆,表现戍边战士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万民望月、遗民垂泪,表现中原人民期望恢复的痛切心情。
5、重点句子:
(1)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和戎的诏书颁布十五年了,将军不能作战,白白地来到边关。
(2)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从笛声中谁又能明了壮士报国无门的痛心,月光白白地照耀在沙场上成堆的白骨上
(3)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中原遗民忍受着死亡的折磨,这一晚处处有中原遗民的泪水。
6、背诵全诗。

《炉中煤》
1、作者郭沫若,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创造社”成员。本诗选自郭沫若诗集《女神》。
2、理解本诗所抒发的爱国激情和献身精神:
这首诗借吟咏燃烧着的“炉中煤”来抒发“眷念祖国的情绪”,表现出诗人对新生的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赤诚无私的奉献精神。
3、掌握全诗托物言志的特点
《炉中煤》是一首托物言志的抒情诗。托物言志是通过比喻、比拟修辞手法达成的。作者为诗题拟了个副题“眷恋祖国的情绪”,这是把炉中煤炽烈燃烧的意象与眷恋祖国的强烈情思互为比喻,作者把“年青的女郎”与“五四”后的祖国比喻,此为借喻。诗人把“炉中煤”拟作人,这是比拟中的拟人化手法。由于“炉中煤”是物的象征,作者将它人格化,并借以咏志,所以本诗的基本表现方法是托物言志。
4、分析说明诗中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年青的女郎”比喻五四后新生的中国,表达诗人对新生祖国的热爱和赞美;用正在燃烧的“炉中煤”比喻自己的爱国激情,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
《炉中煤》是一首托物言志的抒情诗。托物言志是通过比喻、比拟修辞手法达成的。作者为诗题拟了个副题“眷恋祖国的情绪”,这是把炉中煤炽烈燃烧的意象与眷恋祖国的强烈情思互为比喻,作者把“年青的女郎”与“五四”后的祖国比喻,此为借喻。诗人把“炉中煤”拟作人,这是比拟中的拟人化手法。由于“炉中煤”是物的象征,作者将它人格化,并借以咏志,所以本诗的基本表现方法是托物言志。
5、理解本诗用反复咏叹手法表情达意的特点。
“啊,我年轻的女郎”在诗中反复四次,这句诗的反复出现,使诗节和诗人的感情层次找到了标志,同时,反复使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思不断加强、深化。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的反复,受到了结构上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且升华了感情、深化了主题。两个“燃”字,前一个是诗人在黑暗长夜中摸索探求,后一个却是诗人在“重见天光”后的激情喷发和奋力搏击。这里有悲观与乐观、消极与积极等情感格调上的区别与反差。而“这般模样”的反复出现,则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

《发现》
1、 作者闻一多,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新月社”成员。本诗选自闻一多诗集《死水》
2、 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闻一多到美国,是希望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民主精神。但是到美国以后,闻一多很快就对美国社会的各种现象产生了反感甚至痛恨情绪。同时,诗人对祖国、家乡、亲人怀有深深的思念和渴望。1925年,闻一多带着热情和急切,怀着对祖国的美好憧憬和急于报效祖国的赤诚热情,高喊着“我来了!”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诗人回国之后,见到的祖国和他渴望的祖国并不完全一样,一九二五年前后,中国正面临军阀混战的局面。闻一多所见到的祖国已经不是他在国外时在心里美化、神圣化了的祖国。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强烈撞击,所以诗人“迸着血泪”呼喊:“这不是我的中华”。
3、 理解本诗所抒发的对祖国的至痛至爱的复杂情感
4、 理解本诗将炽烈奔突的情感内敛于谨严形式之中的艺术技巧
5、 分别说明呼告、反复、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在本诗中的作用
反复:三次“我来了”,隔行反复,层层递进地写出了来后的感慨惊异、来的原因和来得情状,感人至深。
呼告:“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是呼告,表失望心情,具有石破天惊的撼人心魄之力量
拟人:将中华人格化为“你”,从而形成全诗“我”与“你”对话的格局,
比喻:将中华人格化为“你”,又将“你”比喻成“噩梦”、“恐怖”、“噩梦挂着悬崖”,从而使诗人失望悲怆的情感更加形象生动
象征:将“中华”比喻成“噩梦”、“恐怖”、“噩梦挂着悬崖”,从而使诗歌从满象征意味,使诗人失望悲怆的情感更加形象生动。
6、 结合本诗,了解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即新诗要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我爱这土地》
1、作者艾青,现代著名诗人
2、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3、理解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
作者通过写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作者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4、找出本诗的象征形象,并说明其寓意
诗人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5、掌握本诗语言自由多变的特点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
2、理解本词在是一首抒写亡国伤痛哀怨的词。
3、理解、分析词中触景生情、对比和比喻等表现手法。
触景生情的手法
春花秋月,小楼昨夜又东风,雕栏玉砌应犹在,几句都是触景生情。
比喻手法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两句比喻中喻中有景,以景托情,创造出阔大深远的艺术境界。
对比手法: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雕栏玉砌与“小楼昨夜又东风”也构成对比。
4、重点句子:
(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吹拂在东风里,明月朗照,故国生涯真是不堪回首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君到底能有多少愁情,这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去。
5、重点词语:
(1)春花秋月何时了:终了,完结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借指宫殿;红润的脸色
6、背诵全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作者苏轼,北宋著名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的开创者。这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词。
2、分析掌握全词围绕明月抒写情怀的写作特点,理清词人思绪的起伏变化
本诗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深一层。“归去”,作者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却又有些犹豫,“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移动和月下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入抒发怀人之情。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表现了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放达宽慰之语。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3、体味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词的下片对月怀人,但没有沉浸在离愁别恨中,而是以旷达的哲理在自我解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相对比,说明人的团聚与月的晴圆一样,只是暂时的,而人的离散与月的阴缺一样是必然的。世上的万事万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人们没有必有沉浸在悲伤之中。只要健康长寿,人们总能团圆相聚,哪怕远隔千里,也能共赏一轮明月。从而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重点句子: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翩翩起舞,与自己的影子清冷相对,又哪里比得上在人间的美好呢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人们都能长久团聚,即使分别千里,也能共同享有这一轮明月。
(4)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怕虽然有琼楼玉宇,可是不能经受高处的寒冷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在朱阁绮户中徘徊,照耀着那些不能入眠的人们。
5、背诵全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作者辛弃疾,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2、理解上片写景抒情的内容:
上片通过写景来抒情,三层,第一层,总写秋天辽阔之景,第二层写北方的远山,第三层写在斜阳哀鸿中自己的悲愤情感
3、理解、分析下片借用三个历史典故分别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片借典故抒情,连用三个典故,第一个是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  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 便弃官回乡的故事,表明自己不愿象他那样丢下国事不管只贪图个人的享受,同时也感慨自己已经无家可归了,家乡已经被金人占领;第二个典故用刘备鄙视许汜故事,表示自己决不像许汜那样只顾谋取个人私利,而要象刘备那样以国事为重,忧国忘家;第三个典故用桓温感上岁月流逝的故事,叹息自己壮志难酬,年华虚度,英雄坐老。
4、重点句子:
(1)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我反复看着自己的吴钩宝刀,拍遍栏杆,也没有人能够理解我登临望远时内心的意思。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能请什么人唤来美女,为英雄揩拭掉伤心的泪水!
5、背诵全词。

《天净沙•秋思》
1、作者马致远,元代有名的散曲家,人称“曲状元”。这是一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
2、理解前三句遣词造句的特点:用三组各写三种景物的词语构成“鼎足对”。
3、分析最后一句在全篇的作用:
最后一句是唯一的抒情之语,使全曲的点睛之笔,使前面的景语皆成为情语,曲中景物也成为带有“断肠人”主观色彩的景物。
4、掌握这首小令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5、背诵这首小令。

《前赤壁赋》
1、作者苏轼
2、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写于苏轼贬官黄州期间,名为朝廷命官,实是囚犯,生活艰难,行动亦受监视。面对如此重大打击,他苦闷难遣,一面从佛老思想中寻求解脱,一面到自然山水中寻求安慰。
3、掌握本文情感变化线索,据此划分段落,并概述每段大意。
作者此文并非以记游为主,而重在抒情议论。因此剖析此文的层次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人物的事情变化。文中主客两人的感情变化,经历了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的过程。全文也就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泛舟江面上生乐。
第二层:记叙泛舟江心,饮酒放歌的情景,因箫声呜咽而生悲。
客人解释箫声“何为其然”。
用以客代答的形式,表达作者对现实人生的苦闷和迷惘
第三层:因得到解脱而复喜。
首先是苏子对客人的批驳和安慰。(全文主旨所在)
1) 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领起,驳客“羡长江之无穷”的议论。
2) 以“且夫”一转,驳客“抱明月而长终”的感慨。    
这段文字是写作者经过一番哲学思考,终于找到解脱苦闷的途径, 即用旷达超脱的态度对待人生,在大自然怀抱中录求精神慰藉。          
然后是客人被苏子说服而转悲为喜。
“洗盏更酌”、“相与枕藉”将喜悦的心情化成了具体的生活画面。(与首段相呼应,但此时的乐,已是在领悟人生意义后的更高层次的愉悦。)
4、理解本文所反映的作者思想矛盾。
本文继承了辞赋常用的形式规范,即主客问答,抑客伸主,文中的客,其实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人物。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作者把政治失意的苦闷通过客来宣泄,把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主终于说服客,反映了其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战胜了消极的一面,从而肯定了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5、分析清风、明月、江水三种景物与抒情、说理的关系。
文章虽从记游写起,但重在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故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作者采用了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使景、情、理三者达到统一。
景物描写与抒情、说理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首段因景生情,但文中又借物喻理(水、月、风),即以这段写景为下文议论说理作形象、铺垫。第二段中客的议论,以“羡长江之无穷”扣住水,以“抱明月而长终”扣住月,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其内涵就借具体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出来。第三段苏子反驳也是以水和月作譬,深入浅出说明事物变与不变的道理。整篇文章,议论赋予了景物以微妙的哲理,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
6、由本文了解文赋具有主客对话、抑客伸主的结构特征和骈散相间的语言特色。
7、重点句子
(1)舞(使动)幽壑之潜蛟:使潜藏在深渊下的蛟龙起舞
(2)侣(意动)鱼虾而友(意动)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逝的象这江水,而最终并没有流走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大凡从事物变化的一面来观察,那么天地万物竟不能有一眨眼间不发生变化
8、重点词语:
(1)举酒属客:倾注,引申为劝酒
(2)纵一苇之所如:往、到
(3)凌万顷之茫然:凌驾、超越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靠,依托;虚空,天空
(5)杯盘狼藉:纵横杂乱的样子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成人高考资格查询

成人高考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成人高考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