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升本议论文重点篇复习指导
《季氏将伐颛臾》
1、本文选自《论语•季氏》。《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2、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在邦域之中,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3、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4、了解本文的驳论性质,掌握本文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以孔子与弟子的三次对话展开批驳,破中有立。具体来说,第一段:第一轮师生对话,指出季氏行为违背“礼”的原则(驳论;历史事实论据――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实事实论据――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反诘句――何以伐为?)
第二段:第二轮师生对话,指出冉有、季路违背不合“礼”的原则(驳论;名人名言论据――“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反诘句――是谁之过与?)
第三段:第三轮师生对话,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立论;现实事实论据)
5、识别本文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本文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6、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一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做龟玉,季氏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跑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和龟玉的看管人,虎兕从笼子里跑出来伤人,龟玉在匣中被毁,都是看管人的失职,而季氏动武,颛臾被攻,则是季氏家臣冉有、季路的失职。
7、理解本文的反诘句,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焉用彼相矣?
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强调语气,增强说理力度。
8、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够施展才力的,就接受这个职务,不能施展才力的,就该辞职让位。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盲人站立不稳不能去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把他扶起来,那么还要护理人干什么用呢?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最痛恨那种嘴上不说“想要”而一定要替自己找借口的行为。
(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无乃尔是过与? 难道不、恐怕
(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让他当
(3)是社稷之臣也:这
(4)是谁之过与?过错、责任
(5)不患寡而患不均:担心、害怕
《寡人之于国也》
1、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和孔子合称孔孟,同属儒家学派。
2、掌握本文中心:围绕为何“民不加多”与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着重表现盈轲的王道仁政思想。
3、理解和掌握“不违农时”至“王道之始也”和“五亩之宅”至“未之有也”这两段文章所采用的连锁推理句式:以前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这种说理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4、理解和掌握本文排比句在加强文章气势上的作用:本文第三部分:孟子围绕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阐明自己的王道主张。具体阐明了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排比句),根本措施(排比句),排比句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5、理解本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著名比喻的含义:在战场上逃跑五十步停下来与逃跑一百步停下来没有质的区别,比喻梁惠王与邻国之君在治国方法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6、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咚咚地敲起鼓来,双方的兵器交接上了,一方丢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而已,这也是逃跑啊。
(3)颁(通假字)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须发花白的老人不用身背头顶地在道路上奔波劳累了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这样还不能实现王道,这是从来没有的。
(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不再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里来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灾荒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3)弃甲曳兵而走:拖着兵器
(4)谷不可胜食也:尽
(5)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头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7)谨庠序之教:认真办好,重视
(8)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教导
(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通假字)有饿莩而不知发:约束、制止;涂通途;开仓
(1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年成;这样;于之,到这里。
《秋水》(节选)
1、本文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和老子合称老庄,同属道家学派。
2、掌握本段文字的宗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理解本段文字在客观上对今人的启迪:学无止境,认识无止境,因此不能满足,应努力进取。
3、掌握本文以寓言形式阐明观点的写作手法;掌握本文以大量比喻说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4、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东面而视:面向东而看。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宾语前置),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听说了上百条道理,就以为没人比得上自己了,说的就是我啊。
(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意动用法):况且我曾听说认为孔子的学问不够多而伯夷的义行不够重的。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要是没有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所嘲笑了
(6)不似?米之在大仓乎:不就像小米粒处在大粮仓中一样吗?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水边、岸边;通“辨”,分辨
(2)望洋向若而叹曰:仰望
(3)拘于虚也:通“墟”,处所
(4)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赞美、夸耀
(5)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尽、遍布
(6)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从前、当初
《谏逐客书》
1、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的一个奏章。
2、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3、掌握本文始终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的说理方法:正面论述以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以推出逐客之害,两相对照,是非清晰,文章论辩有力。
4、掌握本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选词炼句的特点:
5、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自“臣闻地广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使动用法,使……到来
(2)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攻占、占领;安定、太平
(3)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从”通“纵”,合纵;面向西
(4)强公室,杜私门:杜绝、堵塞
(5)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用来……的东西,“说”通“悦”
(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用来……的方法
(7)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借;给予
《五代史伶官传序》
1、作者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五代史。伶官传》的序文,也是一篇史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国家的兴亡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3、掌握本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对比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4、了解本文所使用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由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成败皆自于人”。(历史事实论据)
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进一步阐发中心论点。(理论论据)
5、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心愿啊。其,表示祈使、命令语气。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辛劳可以使国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使动用法)
(3)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身遭杀害,国家灭亡,被天下人所嘲笑(被动句)
(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通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累积而成的,而聪明勇敢的人,也常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多困扰。(被动句)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原、推究
(2)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祷告
(3)请其矢,盛以锦囊:请出、取出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捆绑;绳索;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词)
(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全,所有的;没有人
《论毅力》
1、 本文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
2、 了解本文的背景: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第四年,借以鼓励身处逆境中的同人,要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3、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4、掌握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5、理解本文各段中的比喻句和层递句:
第二段:人生必遇顺逆两境,事无大小必有阻力。只有毅力至强的人,才能最终获得成功。(正反对比论证;层递手法的运用,说明没有毅力不会成功,毅力不强不会成功,只有毅力至强者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段,顺逆两境之间可以转化,有毅力,可能变逆境为顺境(正反对比论证;层递手法,从反面说明没有至强的毅力就不能取得成功;比喻论证)
比喻句:譬若操舟……
6、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天下古今着许许多多或成或败的事情,其发展道路,是如此的众多而不相同啊。
(2)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这种阻力虽然有时大有时小,然而总之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3)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经过了盘根错节的错综复杂的情况以后,就会有问题得到顺利解决的那一天
(4)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顺境与逆境又常常相互穿插而交替地呈现
(5)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他心里认为天下的事情本来就是很容易很容易的,等到骤然尝试到那件事,而阻力突然来临,就没精打采地丧失了勇气
(6)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它以艰苦忍耐的毅力,顶着逆风逆水冲过去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非常羡慕
(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概括地推究
(3)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有时;交相错杂
(4)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区分,区别
(5)成败之数,视此而已:天数,此处指规律
《灯下漫笔》
1、作者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文是鲁迅写的一篇文艺性论文。
2、概括说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说明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部分:剖析中国历史,揭示中国历史的实质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交替,号召青年去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即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剖析中国文明,揭示“所谓的中国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号召青年“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掉这厨房”。(中心论点)
文章两部分相互独立又有机相连。在奴性的民族心理下塑造了吃人的文明。密切关联,互为因果。都贯穿了鲁迅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结尾都以青年的使命为号召。
3、理解作者对民族心理的剖析和对中国历史的反思,掌握鲁迅所指“第三样时代”的含义:
透视民众的病态心理(奴性心理),进而触及产生这种病态人生的社会背景──“极易变成奴隶”的时代。引出对中国历史的反省与批判――中国的历史只有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两者的交替。
第三样时代指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4、理解作者对中国文明实质的揭露和对军阀统治的现实的剖析,牢记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吃人的文明,黑暗的现实。号召青年人起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
5、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论概括和形象化说明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6、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
比喻:将中国文明比作人肉的筵宴,把中国比作安排人肉筵宴的厨房
排比: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
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
反语:“古人的良法美意”
“皇恩浩荡”
“天下太平”
《论快乐》
1、作者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2、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人生哲理,理解作者阐发这一哲理所选择的角度:
阐述“快乐”的角度:
多角度阐释: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快”乐,无法永远
快乐在人生中的地位――快乐是人生永远的诱惑和希望
快乐的属性――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
由快乐的属性引申――人生可以凭借强大的精神力量保持乐观,超越痛苦。
3、理解本篇随笔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采精妙的写作特点。
4、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比喻和警策语。
钱氏比喻,饶富特色,形象生动。(本体、喻体关系微妙,远而契合;文化层面的比喻;比喻往往含有讽刺意味),使深奥的道理变得简明具体。
最新资讯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语书信作文万能模板2024-10-16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前冲刺必背重点80个(61-80个)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前冲刺必背重点80个(41-60个)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前冲刺必背重点80个(21-40个)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前冲刺必背重点80个(1-20个)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语书信作文万能模板:投诉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语书信作文万能模板:询问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语书信作文万能模板:请求信2024-10-13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语书信作文万能模板:邀请信2024-10-10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英语写作范文每日一背(10月2日)202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