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备考资料 > 成考专升本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2)

成考专升本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2)

更新时间:2009-10-19 15:27:29 来源:|0 浏览0收藏0

成人高考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地区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三、简答题

  1.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

  (l)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①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②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3)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生产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是为配合生产实践所进行的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

  ③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科

  学实验的作用越来越大。

  2.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l)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缎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是联结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的桥梁,因而能把认识与对象相对照,判定认识是否正确。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3.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含义及其关系是怎样的?

  (l)认识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的客体是进入人的实践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即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2)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有:

  第一,二者之间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

  第二,二者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实践关系是认识关系的基础。

  第三,二者之间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

  4.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区别。

  (l)二者的含义不同: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认识以客观世界的存在为前提,没有被反映者就不会有反映发生;

  唯心主义先验论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先于感觉经验的东西。

  (2)二者的出发点不同:

  唯物主义反映论把认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以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作为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唯心主义先验论把认识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以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为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3)二者的认识路线不同:

  反映论是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它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先验论是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它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一切唯心主义都坚持先验论的观点

  (4)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二者分歧的根源和焦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它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它把反映论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对社会的意识现象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全面地、科学地解释了意识和存在、主观和客观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反映论,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考察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所以是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它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6.简述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

  (l)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其有决定作用

  主要表现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是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二者是同一含义的不同表达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即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主要表现在:

  理论规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方向;

  理论制约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方向;

  理论规划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步骤和方法;

  正确认识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行动,促进实践的发展和成功;

  错误认识能引导人们采取错误行动,从而在实践中遭受挫折。

  (3)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实践和认识的统一不可能一次完成,而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一个具体过程的正确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将日益明确。

  (l)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其有决定作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即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l)认识的辩证运动包括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 ??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过程二:从认识到实践 ?? 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再回到实践中的过程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性认识的形式有感觉、知觉和表象。形象性、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理性认识的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抽象性、间接性是理性认识的特点,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

  (3)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

  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6)反对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都是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经验主义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8.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一元性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l)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由它所反映的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决定的;

  ②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及其结果具有直接现实性和唯一性,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3)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必须坚持真理的一元论,否定真理的多元论。

  所谓真理的一元论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而不能有两个或多个。

  (4)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决定了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就是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

  9.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为什么是错误的?

  "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它的主要错误在于:

  (l)根本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看成是人造的,是为了满足人的主观需要和利益的工具。这是赤裸裸的主观真理论。

  (2)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是完全错误的。真理能够指导实践和为人类造福,因而可以说"真理是有用的",但不能反过来说,"有用即真理".真理之所以为真理,最根本的在于它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一切形式的主观真理论都是错误的。

  10.怎样理解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l)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

  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则是主观脱离客观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的反映。

  两者是根本对立的、相互排斥的认识。

  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对立是绝对的,有严格的界限,决不能任意混淆。

  (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

  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自觉地掌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辩证规律,对于我们在同谬误做斗争的过程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并发现和发展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1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唯心主义主张主观真理论,因而无不否认真理标准的客观性。

  旧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用客观事物本身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因此,也不能正确解决真理标准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因此,主观是否符合客观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如不超出主观范围,不跟客观世界接触,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同时,客观事物本身也不能充当真理的检验标准,因为客观事物是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的,不把主观认识同客观现实相比较,同样也无法解决真理检验标准的问题。

  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同时又能把正确的理论直接变成现实。

  通过实践活动,就能够把原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同现实相对照、相比较,检验出理论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以及符合程度如何,即检验出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

  12.怎样理解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也就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是唯一的,此外再没有其他的客观标准了;而且某种理论或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归根结底将由实践来鉴别,这是确定的。承认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然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否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将导致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3)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同时,一定条件下的实践也不可避免带有自己的社会历史的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否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就会使人的思想僵化,把人们的认识变成绝对不变的教条。

  题目:简述实践标准的辩证法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也就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理论。思想路线是哲学路线在实际工作

  中的具体化,即作为指导思想而体现于实际工作各个方面的哲学路线。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在本质上是

  同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

  发展真理".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最精练、最简要的概括。也

  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实事求是

  党的思想路线也简称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表现在实际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具体化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实践,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和群众的实践活动作为党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为了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4)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能动的反映论,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理论依据。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目的,就是要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而不是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的反映论。

  (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们是否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同时,通过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真理的过程。党的思想路线正是体现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6)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

  历史的经验证明,党的思想路线是否正确,是否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3)实践论的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

  2.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l)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曲折上升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理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的观点。"从群众中来",表明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正确思想的来源,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其实质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发动群众贯彻执行,并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过程,是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理性认识的过程。坚持不断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是认识无限曲折上升式发展的过程。

  3.试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l)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首先,二者是对立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个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种不同属性,它们各有不同的规定性,是有区别的。

  其次,二者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表现在:其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之中有相对。其二,相对真理可以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然后又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普遍真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客观真理,也就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的正确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绝对真理。因此,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要反对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这种观点鼓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过时了",怀疑和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因此,也就是怀疑和否定其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个别观点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这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也是相对真理,不能把它变成僵死的万古不变的教条。不承认这一点,也就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因此,必须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典范。

  4.试述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意义。

  (l)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反复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过程,人们认识的任务就是要求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题目:试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而不是离开具体时间、地点、条件的抽象的永恒的符合。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符合的正确认识,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和客观事物发展的一定过程的正确认识,人们不可能超越实践和事物发展的历史阶段,去追求和实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3)随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的向前推移,已经形成的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会变得不统一,这就要求人们的认识必须与时俱进,随着实践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实现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新的统一。总之,这种统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4)人们的认识落后于或超越于客观实践和事物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样就会犯右倾保守主义或"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损失。

  右倾保守主义错误: 陈独秀 ?? 认识落后于客观事物和历史的发展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王明 ??  超越了客观事物和历史的发展,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一天等于二十年等

?历年成人高校(高起点)招生全国统一试题及答案

分享到: 编辑:环球网校

资料下载 精选课程 老师直播 真题练习

成人高考资格查询

成人高考历年真题下载 更多

成人高考每日一练 打卡日历

0
累计打卡
0
打卡人数
去打卡

预计用时3分钟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APP 直播、听课。职达未来!

安卓版

下载

iPhone版

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