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简答题(6)
特别推荐:成人高考难吗没有基础能考过吗?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简答题(6),更多模拟试题、考试技巧欢迎至文章底部免费下载。
一、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答:(1)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即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派生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个哲学重要派别。上述两个方面同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不可分割,但其中的第一方面,即何者第一性的问题,是更为根本的内容,规定着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以及所有其他哲学问题的解决原则和方向。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是因为:其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而且必须首先明确回答的问题。其二,一种哲学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规定着它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和立场,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其三,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也是哲学史上各派哲学斗争的焦点。其四,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3)正确认识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一,理论上,它是我们正确识别哲学基本派别,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思想武器。其二,实践中,它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其三,现实中,它是我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路线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党正确领导我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思想保证。
二、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关系?
答:(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即强调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有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三层含义:第一,世界的统一性。所谓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即构成世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现象之间有无一致性、共性,或说世界有无一个共同的本原。凡承认世界有统一性,即承认世界有一个共同本原的哲学属于一元论。绝大多数哲学,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哲学上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凡否认世界有统一性,即否认世界有一个共同本原,而将精神与物质并列为世界本原的哲学属于二元论。只有少数不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二元论。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世界统一性的物质性。所有的一元论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但其中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是某种精神或说将精神作为世界本原,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或说将物质作为世界本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即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世界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但旧唯物主义往往将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从而使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变为单一性。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解决了哲学物质观与具体科学物质结构理论、具体物质实物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唯物论与辨证法的高度统一,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即在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一元论。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已经被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所证明:第一,天体科学的发展证明,各种天体与人类居住的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第二,生命科学的发展证明,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现象一样都是物质现象。第三,社会科学的发展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界统一的基础也是物质。第四,哲学发展的成果,提供了科学的物质概念和以个别证明一般的辩证逻辑,使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得以被彻底的证明。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是我党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既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根到底都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唯一现实世界,那么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也无论身居何位、从事何种工作、遇到何种情况,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坚定不移地从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严格按照运动变化着的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遵循世界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而不能有任何的主观附加和主观随意性。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既是我们从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得出的根本经验,也是我们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根本结论。
质量万变规律(试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1.质、量、度的概念
2.质变与量变及其关系
三、试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或状态。量变是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质的基础上,在事物原有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表现为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静止等等。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中断,表现为统一物的分解以及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的破坏。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2)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联系的,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是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量变的这种准备既包括对质变发生所必须的数量基础的准备,也包括对质变发生的方向和性质的准备。所谓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指,单纯的量变不会无限地持续下去,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第二,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同时又引起新的量变。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当旧事物的度已成为量变继续下去的桎梏时,质变就会发生并突破旧事物的度,从而使量变的成果得以充分体现出来并保持下去。同时质变使旧事物转变为新事物,在新事物的度的范围内,量变又有了新的展开空间,新的形式、广度和深度。简言之,事物的量变超出了事物的度,就会导致质变,出现新事物-,在新事物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量变,如此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
(3)质量互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理论上,我们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既要反对只讲量变,否定质变作用与意义的庸俗进化论和右倾机会主义,又要反对只讲质变,否定量变作用与意义的激变论和左倾冒险主义。在现实中,我们要深刻理解将我国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方面,要懂得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决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脚踏实地、扎实苦干,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进行长期的积累。另一方面,当现代化建设经过足够的积累,面临质的飞跃时,又要敢于抓住机遇,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跃上新台阶。只有这两方面辩证结合,有机统一,才能早日将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辨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1.肯定、否定的概念
2.辨证否定观的两条含义
四、试述辨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答:(1)辩证否定观即唯物辩证法关于否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中肯定与否定辩证关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否定观。主要内容是:第一,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来自外力的否定,而是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矛盾推动下实现的合乎规律的自我否定,并通过这种自我否定实现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第二,辩证否定是扬弃。一方面,辩证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的环节。由于辩证的否定实现了矛盾的转化,实现了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所以它既标志着旧事物的灭亡,又标志着新事物的产生,是新旧事物相区别的界限,体现了发展中的非连续性。另一方面,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一事物被否定不是旧事物变成了空无,也不是新事物凭空出现,而是旧事物通过否定转化为新事物,是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的母腹之中,成长于旧事物的基础之上,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以改造过的形式存在于新事物之中。因此,辩证的否定既。能说明旧事物到哪里去,也能说明新事物从哪里来,是新旧事物相联系的环节,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总之,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作为二者的统一,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辩证否定观是唯一科学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包括对本民族的和外来的文化,对我们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等等,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既不能只讲肯定,也不能只讲否定,反对任何不加分析地绝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复古主义"、"全盘西化"之类的形而上学片面性和绝对性。
试述矛盾普遍性及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普遍性及特殊性的概念及表现
2.三条关系
五、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答:(1)矛盾普遍性即矛盾普遍存在与共同具有的性质,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普遍存在的性质,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之中和每一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第二,矛盾的普遍性指同类事物矛盾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特殊性指矛盾的差别性和个性,有三种具体表现: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其二,矛盾及矛盾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其三,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它们是相互区别、相对绝对的关系。个性与共性不同,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相互包含,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性总是一定共性的个性,没有无共性的个性。第三,它们是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的关系。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个性可以转化为共性,共性也可以转化为个性。,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唯物辩证法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一,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一般、共性的认识,再用一般、共性的认识指导对其他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这正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正常秩序,不如此,人类认识就不能得到丰富和接近真理。第二,就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而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理早毛主席同志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哲学基础,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
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原理
2.唯一性(2条)
3.辩证性(2条)
六、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1)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指,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即是否为真理的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
(2)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实质上就是判定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真理的这一本性要求能够作为真理检验标准的必须是能够将主观与客观相联系、相沟通、相比较的环节,因此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都不能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唯有社会实践才能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连结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同人,的主观认识相联系,是一定认识指导下的活动,另一方面又同客观对象相联系,是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一方面通过实践人们认识了客观对象,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人的认识又转化为客观现实。简单地说,认识指导实践,如果实践成功,得到了预想的结果,说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是正确的,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
(3)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和可靠性,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承认这点就是承认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可知论,否则就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或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过程性、局限性,即实践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有些认识由于实践本身的局限性当前还无法检验,还要有待于实践的发展才能检验,有些认识虽然当前实践能够检验或实践已经进行了。检验,这种检验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认识与实践的发展,实践检验也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承认这点就是承认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否则就会导致形而上学和思想僵化。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告诉我们,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现代迷信和思想僵化。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简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结构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条)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5条)
七、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首先肯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同时也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第四,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2)懂得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既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对社会发展的消极阻碍作用,做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第二,既然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完全同步、完全平衡的,那么我们就要有充分的信心创造高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第三,既然社会意识的发展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那么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尊重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律,重视精神生产各领域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特别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人的价值(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概念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3.提偿奉献精神
八、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答:(1)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的高低。
(2)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简单地说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这要求我们: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个人也必须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尽可能地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主张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贡献与满足的统一。只讲对社会的贡献而不讲个人合理需要的满足,或只讲个人需要的满足而不肯为社会做贡献,都是对人的价值的片面理解。
(3)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除了相统一、相一致的一面外,也有不一致、相冲突的一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旧社会所无可比拟的条件和可能,另一方面,初级阶段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尚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能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为社会做奉献、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当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尤其提倡个人价值自觉地服从社会价值,有时甚至还要牺牲个人价值,去维护和实现社会价值。
毛主席思想常识
(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科学概念的涵义/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试论正确认识毛主席思想的活的灵魂)
1.3条含义
2.6项内容
3.3个活的灵魂
4.4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需知道a.名称b.时间c.代表作d.标志)
九、试论正确认识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
答:毛主席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主席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
(1)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毛主席思想的精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它具体包括三项内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第二,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第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群众路线。这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既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也是对党史的经验总结。它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一切依靠群众,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智慧和力量的源泉,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把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体化为科学的领导方法,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性贡献。
(3)独立自主。这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和基本原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其基本点就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由本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找、创造和决定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的道路。同时,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原则,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党与党之间、以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和向外国学习之间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
封建半殖民地的封建社会(试述半殖半封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1.3大形成阶段
2.6大社会特点
3.2对基本矛盾
4.2大历史任务
5.2个革命阶段
十、试述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答:(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既有内部的阶级矛盾,又有外部的民族矛盾,既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又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的结果,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中国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规定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则是最凶恶的敌人。
(2)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反对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求得人民解放;二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改变生产关系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这两项任务主题不同,内容不同,不可相互代替,但又是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这两大任务规定着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步是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主义革命。如果把这两步混为一谈,搞所谓"毕其功于一役",就会犯"左"倾错误;如果将这两步割裂开来,搞所谓"二次革命论",就会犯右倾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1.3条政治纲领
2.3条经济纲领
3.4条文化纲领
最新资讯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语书信作文万能模板2024-10-16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前冲刺必背重点80个(61-80个)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前冲刺必背重点80个(41-60个)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前冲刺必背重点80个(21-40个)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前冲刺必背重点80个(1-20个)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语书信作文万能模板:投诉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语书信作文万能模板:询问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语书信作文万能模板:请求信2024-10-13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语书信作文万能模板:邀请信2024-10-10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英语写作范文每日一背(10月2日)2024-10-02